论著
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中国实用医刊, 2019,46(23) : 56-59.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9.23.015
摘要
目的

探究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新生儿30例,按照不同休克程度分为轻度休克组(n=12)、中度休克组(n=10)、重度休克组(n=8)。另选择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作为正常组(n=15)。根据复苏治疗后6 h的好转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与预后不良组(n=11)。回顾性分析各组治疗后6 h的好转情况、治疗前、治疗后6 h及24 h的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以及治疗后24 h死亡情况。分别采用Spearman、ROC曲线分析乳酸水平与休克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轻度休克组治疗后6 h好转情况优于重度休克组(P<0.05);治疗前,轻度休克组乳酸浓度低于重度休克组(P<0.05);治疗后6 、24 h轻度休克组乳酸浓度低于中度及重度休克组(P<0.05)。乳酸水平与休克程度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6 、24 h预后良好组乳酸浓度低于预后不良组,6 、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6 、24 h乳酸水平对预测预后有较高敏感性。

结论

乳酸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成正比,高动脉血乳酸浓度患儿死亡风险更高,动脉血乳酸水平可作为预测感染性休克患儿预后的敏感指标。

引用本文: 赵亮, 朱永杰, 赵振江. 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J] . 中国实用医刊,2019,46 (23): 56-59.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9.23.01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在儿科急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引起新生儿休克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侵入机体,在血液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性疾病[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新生儿死亡人数中约36%是由于败血症引发感染性休克而造成死亡[2]。患儿临床常表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但由于临床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不能作为诊断感染性休克的特异性临床症状,因此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诊断率不高,易被贻误。生命支持快速复苏是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方法[3]。有研究发现,动脉血乳酸水平恢复快速的脓毒症患儿休克程度低[4]。但关于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以探究其对休克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