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皮肤环钻活检在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10(11) : 712-717. DOI: 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8.11.005
摘要
目的

通过皮肤环钻活检检测疑似或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小纤维神经损伤情况并分析不同类型DPN患者的临床及皮肤病理特征。

方法

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疑似或确诊DPN的患者37例,所有患者行皮肤环钻活检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行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ENFD)计数,同时行周围神经损伤症状及体征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测。采集15例无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正常对照组IENFD的第五百分位数作为DPN的诊断切点。采用χ2检验分析皮肤环钻活检对DPN诊断率的影响,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仅小纤维神经受累的DPN患者与大小纤维神经均受累的DPN患者临床及皮肤病理特征差异性。

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腿平均IENFD为(13.4±0.8)根/mm,诊断切点为13.0根/mm;大腿平均IENFD为(21.1±5.9)根/mm,诊断切点为11.4根/mm。根据该切点,纳入的37例糖尿病患者中35例可确诊DPN,包括8例仅小纤维神经受累者及27例大小纤维神经均受累者,DPN诊断率由73%(27/37)提高至95%(35/37)(P<0.05)。仅小纤维神经受累者较大小纤维神经均受累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发生率低。仅小纤维神经受累者较大小纤维神经均受累者大腿IENFD高[(8.8±2.6)比(4.5±1.8)根/mm,t=5.424,P<0.01],两组患者小腿IENFD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但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1.5±1.2)比(2.5±1.3)根/mm,t=-1.965,P>0.05]。

结论

皮肤环钻活检可显著提高DPN确诊率及临床诊断率,是临床诊断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的重要工具。

引用本文: 金洁雯, 王维敏, 顾天伟, 等.  皮肤环钻活检在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J] .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 (11): 712-717. DOI: 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8.11.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2],也是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3],致残率高达46.6%[4]。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DPN的药物[5,6],早期诊断并进行代谢因素控制是预防DPN的重要措施[1]。糖尿病小纤维神经病变是DPN的早期表现,但目前临床上确诊DPN多采用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检测,无法检测小纤维神经功能,无法早期确诊DPN。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