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征象比较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8,12(2) : 132-135,139. DOI: 10.3760/cma.j.issn.1674-6090.2018.02.011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CT征象,探讨其对PTC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396例406枚PTC的CT征象,依据瘤体最大径,将其分为1.1~2.0 cm组、2.1~3.0 cm组和>3.0 cm组,分析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在各组瘤体中的分布。

结果

406枚PTC中,1.1~2.0 cm组、2.1~3.0 cm组和>3.0 cm组分别为318枚、60枚和28枚,其中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在各组瘤体中分别占89.6%(285/318)、75.0%(45/60)和64.3%(18/28);83.6%(266/318)、71.7%(43/60)和64.3%(18/28);84.0%(267/318)、78.3%(47/60)和67.9%(19/28);35.5%(113/318)、40.0%(24/60)和59.3%(16/27)。3组瘤体中,形态不规则(χ2=20.092,P=0.000)和咬饼征(χ2=9.695,P=0.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χ2=5.175,P=0.075)和微钙化(χ2=5.277,P=0.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形态不规则和咬饼征进行组内比较,1.1~2.0 cm组和2.1~3.0 cm(χ2=9.746,P=0.002)组、1.1~2.0 cm组和>3.0 cm(χ2=15.180,P=0.000)组在形态不规则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2.0 cm组和>3.0 cm(χ2=6.560,P=0.010)在咬饼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尽管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是诊断PTC的重要CT征象,但不同征象随瘤体大小而存在一定差异,正确识别这些差异有助于提高PTC术前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引用本文: 王海滨, 舒艳艳, 韩志江, 等.  不同大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征象比较 [J] .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8, 12(2) : 132-135,139. DOI: 10.3760/cma.j.issn.1674-6090.2018.02.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75~88%[1,2]。在PTC的影像鉴别诊断中,与超声比较,CT无操作者依赖性,CT检查对胸骨后甲状腺病变和粗钙化病变性质的评估、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及较大瘤体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显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3,4,5],是超声的有力补充。形态不规则、咬饼征、增强后范围缩小/模糊和微钙化等CT征象对PTC的诊断价值已得到很多学者的认可[6,7,8,9],各种CT征象在不同大小PTC中是否具有相同的诊断价值,目前国内、外无相关报道。依据直径大小,我们将406枚PTC分为1.1~2.0 cm组、2.1~3.0 cm组和>3.0 cm组,旨在探讨不同CT征象在PTC中的分布规律,提高PTC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