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中国异位垂体瘤发生状况及特征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9,13(1) : 48-53. DOI: 10.3760/cma.j.issn.1674-6090.2019.01.012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015前发表的中国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s, EPAs)进行检索、汇总和分析,以了解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状况和临床特征。

方法

对主要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会议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检索,限定对中国作者报道(英文或汉文)且发生在中国的异位垂体腺瘤进行统计、汇总、归类和分析。

结果

①在查找到的直接相关中文文献86篇和英文文献27篇中,去除内容互有重叠的病例,共检索出73例异位垂体腺瘤。资料完整的70例中,男31例,44.29%;女39例,55.71%,男:女比例1∶1.3。按发生部位出现的频度,由高及低依次为蝶窦(31例, 42.47%)、鼻咽部(7例,9.59%)、鞍上(7例,9.59%)、斜坡(5例,6.85%),其次为第三脑室、蝶窦/斜坡、鼻腔、大脑颞叶各4.11%。按肿瘤的功能性质分类,其发生比率由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泌乳素瘤(prolactin adenoma,PRL-ma)(21例,28.77%)、无功能瘤(non function adenoma,NF-ma)(21例,28.7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denoma,ACTH-ma)(15例,20.55%)、生长激素瘤(growth hormone adenoma,GH-ma)(10例,13.70%)、促甲状腺激素瘤(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producing adenoma,TSH-ma)(2例,2.74%)和卵泡刺激素瘤(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adenoma,FSH-ma)(1例,1.37%)。另有因资料欠缺,性质不明者3例。发生率最高者为PRL瘤和无功能瘤,此与国外报道的以ACTH发生率为最高有所不同。另有松果体区和咽旁间隙各1例尚未见报道。②除外3例资料不全者,70例EPA中,伴发空泡蝶鞍者15例,占21.43%。其中由蝶窦伴发者11例,达73.33%;斜坡3例,占20%;2者合计占93.33%。③69例EPAs在论文中对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有描述,有明显侵袭性者29例,占42.03%,其中包括1例垂体腺癌,占1.45%。④全部病例均以手术作为首选,部分病例接受了放疗或药物治疗。

结论

EPA是极其罕见的,到2015年末中国报道的总例数仅73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位于中线区域的蝶窦、鞍上和鼻咽部。最常见的瘤体性质与原位垂体腺瘤一样,仍为PRL-ma和NF-ma。EPA中有42.03%的腺瘤具有侵袭性。EPA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部分病例可综合采取放疗和药物疗法等。

引用本文: 宋明强, 宋立, 王海静, 等.  中国异位垂体瘤发生状况及特征 [J] .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9, 13(1) : 48-53. DOI: 10.3760/cma.j.issn.1674-6090.2019.01.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异位垂体瘤(ectopic pituitary adenomas,EPAs)是指起源于蝶鞍垂体窝之外,与原位的正常垂体腺缺乏任何连续性的垂体瘤性组织,为垂体瘤性疾病的一种不寻常的表现形式,其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国外报道其在垂体腺瘤中的发生率仅占2%[1],国内黄清玲等[2]报道连续2.5年病理证实的175例垂体腺瘤中,EPAs 5例,占2.86%。2015年有报道已发现的EPAs总人数大约100例[3]。由于国内病例使用英文发表者较少,因此上述数据并不包括中国病例的多数。我们于2009年报道了一例异位促甲状腺素分泌垂体瘤[4]之后,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异位垂体瘤的发生状况,作者检索汇总了2015年之前来自国内作者历年报道的EPAs病例,并分析总结了其在中国的发生状况及其临床特征,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