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674例3~6岁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19(3) : 168-171.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7.03.009
摘要
目的

分析3~6岁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并探讨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

方法

描述性研究。对674例(1 348眼)3~6岁裸眼视力低于正常(3岁≤20/40,4岁≤20/32,5岁及以上≤20/25)儿童进行阿托品散瞳后验光检查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分析不同年龄段、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屈光状态分布,不同年龄段屈光参差分布以及屈光参差与弱视发生的关系。不同年龄段屈光分布的构成比及弱视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视力低常儿童中屈光分布以远视为主,近视发生率较低;随着年龄增加,远视所占比例逐渐降低,近视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7,P<0.001)。弱视眼和非弱视眼屈光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P=0.01);弱视眼中前3位屈光类型分别为复性远视散光(59.4%)、单纯远视散光(17.8%)和混合性散光(15.8%),而单纯近视眼中无弱视发生。双眼等效球镜度差值≥1 D时容易引起屈光参差性弱视,并且弱视发生率随屈光参差程度增大而升高(χ2=62.9,P<0.001)。

结论

学龄前视力低常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以远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屈光参差等屈光异常更容易引起弱视的发生。

引用本文: 王立华, 陈巍, 冯晶晶, 等.  674例3~6岁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析 [J]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 19(3) : 168-171.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7.03.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弱视是引起中国学龄前儿童视力残疾的首要疾病,其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学龄前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和关键期,屈光异常状态及双眼屈光参差可以引起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甚至弱视,也是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了解视力低常儿童屈光状态分布,分析不同屈光类型与弱视发生的关系,有助于指导儿童屈光不正的矫治,也是少年儿童视觉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研究对视力低常儿童散瞳验光后的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