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新技术
大气泡技术联合湿剥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7,19(11) : 646-649.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7.11.002
摘要
目的:

介绍大气泡技术联合湿剥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拟行大气泡技术联合湿剥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59例(59眼)。术中行大气泡技术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时,如遇2型大气泡或小气泡,改湿剥法完成手术。

结果:

59眼均成功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无一例出现术中微穿孔,术中2型大气泡占71%。

结论:

HSK患者术中可出现高比例2型大气泡,出现2型大气泡或小气泡改湿剥法钝性分离,保留后弹力层前膜,手术安全。

引用本文: 赵泽林, 陈蔚. 大气泡技术联合湿剥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J]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19 (11): 646-649.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7.11.0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大气泡技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由Anwar和Teichmann[1]于2002年首次报道。该技术通过往角膜基质注气,进而在"后弹力层"前形成大气泡,从而暴露"后弹力层",其术后视力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相当[2]。相对于以往的DALK手术方式,大气泡技术能较快速地暴露"后弹力层",很快成为DALK的主流术式。随着大气泡技术的流行,与这种白色半透明圆盘状大气泡不同的,另一种"边界清晰"的气泡被发现。研究表明,术中出现的经典的白色圆盘状边界模糊的大气泡并非介于角膜基质和后弹力层之间,而是位于角膜基质层间[3],Dua等[4]将其称为"1型大气泡";而以往报道的另一种相对少见的"边界清晰"的气泡则被称为"2型大气泡";1型大气泡与后弹力层之间的组织被称为"后弹力层前膜"或"Dua氏膜"。因此,经典的1型大气泡并非暴露后弹力层,而是暴露了"后弹力层前膜"。当术中出现2型大气泡,继续采用大气泡技术实施DALK,暴露后弹力层,会导致较大概率的后弹力层破裂,而不得不改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5]。我们在实施大气泡技术出现2型大气泡或小气泡时,创新性地改用"湿剥法"完成DALK,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效果好。虽然"湿剥法" DALK应用已久[6,7],但与大气泡技术联合尚属首创。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