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免疫抑制剂在干眼治疗应用中的进展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8,20(6) : 380-384.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8.06.012
摘要

干眼是眼科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干眼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的研究认为神经性炎症、性激素失调、病理性凋亡、泪液渗透压增高和泪腺的免疫性炎症共同参与了干眼的发病,其中泪液的高渗状态和泪腺的免疫性炎症是促使干眼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环孢霉素A等,已经广泛用于治疗眼科疾病,对治疗干眼有一定的效果。现对免疫抑制剂在干眼临床治疗应用中的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引用本文: 林超, 柯大观. 免疫抑制剂在干眼治疗应用中的进展 [J]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8, 20(6) : 380-384.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8.06.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干眼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一类泪液成分和量以及动力学异常,从而导致泪膜不稳定或眼表面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疲劳等一些不良症状的多因素疾病。干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基于免疫的炎症反应、性激素水平的下降、细胞凋亡以及神经性炎症等主要的环节,各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最终导致或加重干眼[1]。目前的研究认为,泪液的高渗状态和泪腺的免疫性炎症是导致干眼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1]。基于免疫的非感染性炎症,因各种细胞因子介导,在干眼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干眼患者白介素1β(Interleukelin1β,IL-1β),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IL-6、肿瘤生长因子γ(Tumor growth factor γ,TGF-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量较正常人明显增多[2,3],而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可以干扰细胞因子活性或抑制细胞因子增殖和扩增,在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和细胞亚群等多水平上产生抑制自身免疫应答的作用[4],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因此,免疫抑制剂是有效治疗干眼的一种途径。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