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调节聚散系统交互作用的相关性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21(5) : 339-344.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9.05.004
摘要
目的:

探讨正视眼和早发性近视眼刺激性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值)、刺激性集合性调节/集合比值(CA/C值)、反应性AC/A以及反应性CA/C之间的差异及相互关系。

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就诊的9~14岁早发性近视患者27例为早发性近视组,另选取20例正视者作为正视组,在双眼视状态使用精工自动红外验光仪和改良式Thorington法分别测量25 cm处5个调节刺激水平和6个聚散刺激水平下的调节反应和隐斜量,计算2组的刺激性AC/A、刺激性CA/C、反应性AC/A以及反应性CA/C值。数据采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正视组、早发性近视组的反应性AC/A分别为(4.07±1.47)Δ/D、(5.13±1.95)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4)。正视组、早发性近视组的刺激性AC/A和反应性AC/A值之间均呈正相关(正视组:r=0.903,P<0.001;早发性近视组:r=0.880,P<0.001)。正视组的反应性AC/A和反应性CA/C呈负相关(r=-0.450,P=0.04),早发性近视组这2个参数间无相关性(r=-0.367,P=0.06)。

结论:

早发性近视眼的反应性AC/A高于正视眼。AC/A和CA/C之间的负相关性只见于正视眼的反应性比率之间,提示单AC/A值不能全面评估调节系统和聚散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

引用本文: 林惠玲, 李苗苗, Björn Drobe, 等.  调节聚散系统交互作用的相关性 [J] .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9, 21(5) : 339-344. DOI: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9.05.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调节和聚散是双眼近距离工作时不可分割的2个眼动参数。调节系统和聚散系统通过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分别产生调节性聚散和聚散性调节。2个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由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to accommodation ratio,AC/A,单位调节改变量引发的聚散改变量)和集合性调节/集合比值(Convergence accommodation to convergence ratio,CA/C,单位聚散改变量引发的调节改变量)来量化。早期有关近视的研究发现,近视眼由于调节滞后量较大而有较高的AC/A值[1],提示调节和聚散系统可能和近视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