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角膜曲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关系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35(8) : 716-72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8.010
摘要
背景

高度近视是患者视力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度近视的防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角膜曲率异常是近视发病的重要因素。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证实多个基因与角膜曲率改变有关,但角膜曲率相关基因与高度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系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探讨角膜曲率相关基因雷帕霉素靶蛋白基因(MTOR)的rs74225573位点、胞嘧啶核苷磷酸激酶基因1(CMPK1)的rs60078183位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PDGFRA)的rs1800813位点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基因3(RBP3)的rs11204213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发病的关联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于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纳入高度近视患者483例,屈光度右眼为(-10.84±4.69)D,左眼为(-10.35±4.67)D;眼轴长度右眼为(28.15±2.27)mm,左眼为(27.72±2.51)mm。同期纳入年龄和性别匹配的519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为汉族且无亲缘关系。采集受检者外周静脉血4 ml提取DNA,根据NCBI网站获取的rs74225573、rs60078183、rs1800813和rs11204213位点信息利用primer 3.0在线设计引物,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对4个SNPs位点进行扩增并用遗传分析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与高度近视的关系。

结果

4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WE),证实本研究的资料具有群体代表性。高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间rs74225573、rs60078183和rs11204213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s74225573:P年龄矫正=0.935,OR=0.98;rs60078183:P年龄矫正=0.782,OR=1.04;rs11204213:P年龄矫正=0.058,OR=1.66),高度近视组rs1800813的MAF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年龄矫正=0.001,OR=0.64)。加性模型1(AB与BB比较)、加性模型2(AA与BB比较)、显性模型(AA+AB与BB比较)、隐性模型(AA与AB+BB比较)4种统计学模型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间rs74225573、rs60078183和rs11204213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性模型1和显性模型分析显示高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间rs1800813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性模型1:P=0.002,OR=0.59;显性模型:P=0.001,OR=0.58)。

结论

rs74225573(MTOR)、rs60078183(CMPK1)和rs11204213(RBP3)SNP与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无明显关联性,而rs1800813(PDGFRA)SNP与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显著相关。

引用本文: 邓振华, 叶子萌, 龚波, 等.  角膜曲率相关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关系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 35(8) : 716-72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7.08.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按照其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近视发病率有很大差异,亚洲人群,尤其是东亚人群的近视发病率高达70%~90%,欧美地区为20%~30%,澳洲和非洲最低,约为10%[1]。病理性近视是指眼球等效球镜大于-6.0 D,并伴有眼轴进行性延长、球壁组织变薄及眼底退行性变性的眼部屈光不正。病理性近视常见的眼底改变有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脉络膜萎缩、黄斑部漆裂纹、黄斑出血及视网膜变性等,是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2]。此外,病理性近视亦可伴发多种并发症,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3]。近视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眼病,其中遗传因素在高度近视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4,5]。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如连锁分析、候选基因筛查和全基因组扫描等的应用,新的近视相关连锁位点不断被发现和定位,也有多个近视相关的基因被报道[6,7]。曾有研究者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雷帕霉素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基因、胞嘧啶核苷磷酸激酶1(cytidine/uridine monophosphate kinase 1,CMPK1)基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lpha,PDGFRA)基因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3(retinol binding protein 3,RBP3)基因与亚洲人群的角膜曲率有关[8]。在影响人眼状态的诸多因素中,角膜曲率是判断眼有无散光及确定散光性质的重要因素,散光异常与近视的发病密切相关,人眼角膜不同区域厚薄程度与角膜曲率不同,引起角膜各子午线的曲度不一致,导致光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此外,角膜对眼球发育过程中眼轴延长引起的屈光改变起着代偿作用[9,10,11]。本研究对角膜曲率相关基因MTOR的rs74225573位点、CMPK1的rs60078183位点、PDGFRA的rs1800813位点以及RBP3的rs11204213位点进行病例对照关联分析,探讨上述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中国汉族人群高度近视的关系。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