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治疗老视前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2) : 106-11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2.007
摘要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INTRACOR)治疗老视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情况。

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对老视患者24例24眼采用飞秒激光INTRACOR进行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12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CDVA)(LogMAR视力)、裸眼近视力(UCNVA)(LogMAR视力)、等效球镜度(SE),并设计调查问卷评估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采用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3、6、12个月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包括眼压、中央角膜厚度(CCT)、最大压陷时峰距(HC-PD)、最大压陷时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时变形幅度(HC-DA);采用Orbscan-IIz角膜地形图检测角膜中央3 mm区屈光力和6 mm区非球面指数(Q值)。

结果

术前和术后12个月UCNVA(LogMAR视力)分别为0.5(0.3,1.0)和0.2(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4,P<0.01),术后12个月UCDVA与术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1,P>0.05)。术后12个月SE为(-0.37±0.29)D,与术前的(+0.35±0.29)D相比,有轻度近视转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P<0.01)。术前与术后1、3、6和12个月眼压、CCT、HC-P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73、1.347、2.434,均P>0.05);术前与术后1、3、6、12个月HC-R、HC-D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9.485、137.648,均P<0.01),术后各时间点HC-R值均小于术前值,HC-DA值均大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HC-R值和HC-DA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角膜中央6 mm区非球面指数为-0.28±0.10,较术前的-0.16±0.09负性增加,中央区手术前后角膜最大曲率差异值(diff-K值)为(2.55±0.81)D。

结论

INTRACOR治疗老视可有效提高近视力,术后角膜HC-R减小,HC-DA增加,角膜中央曲率增加,非球面指数负性增加,提示手术降低了中央区角膜生物力学强度,角膜中央区前凸形成非球面多焦形态达到增加近视力目的。

引用本文: 季鹏, 毕宏生, 范华, 等.  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治疗老视前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2) : 106-11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2.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2011年全球约有12.7亿老视人口,其中年龄<50岁人群达2.44亿,约94%的患者未矫正或矫正不足,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如何对老视患者进行有效矫治是目前屈光手术研究的热点,屈光性多焦或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单眼视治疗方案、角膜基质内镜植入、角膜多焦点切削老视模式矫治等因创伤性、有效性、稳定性等原因未能广泛应用[2,3,4,5,6,7]。Ruiz等[8]首先采用飞秒激光在中央区角膜基质内进行5组同心圆柱形切割,通过减低角膜中央区抗张性,术后角膜中央区轻度前凸形成非球面多焦形态,增加患者景深以达到矫治老视目的。飞秒激光角膜基质内切割术(intrastromal correction,INTRACOR)可显著提高患者近视力且术后效果稳定[8,9,10,11,12,13],但INTRACOR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变化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INTRACOR术后1年角膜生物力学的动态变化,探讨该手术如何通过调控角膜生物力学来改变角膜形态。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