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丹参酮ⅡA对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5) : 342-347.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5.005
摘要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在缺氧条件下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ARPE-19细胞,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丹参酮ⅡA干预组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抑制剂组。利用氯化钴(CoCl2)建立缺氧环境,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加药培养24、48和72 h后的增生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呈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生,1、5、10 mg/L丹参酮ⅡA组细胞增生抑制率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1、5和10 mg/L丹参酮ⅡA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缺氧对照组、1 mg/L丹参酮ⅡA组、5 mg/L丹参酮ⅡA组、10 mg/L丹参酮ⅡA组G0/G1期细胞比例依次升高,S期细胞比例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缺氧对照组、1 mg/L丹参酮ⅡA组、5 mg/L丹参酮ⅡA组、10 mg/L丹参酮ⅡA组和HIF-1α抑制剂组中VEGF mRNA、HIF-1α蛋白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缺氧对照组、1 mg/L丹参酮ⅡA组、5 mg/L丹参酮ⅡA组、10 mg/L丹参酮ⅡA组VEGF mRNA、HIF-1α蛋白、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 mg/L丹参酮ⅡA组与HIF-1α抑制剂组各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丹参酮ⅡA在缺氧条件下可以抑制RPE细胞增生,将细胞阻滞在G0/G1期,促进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对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有关。

引用本文: 雷祥, 栗占荣, 范珂. 丹参酮ⅡA对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5) : 342-347.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05.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是位于脉络膜和视网膜神经皮层之间的单层细胞,是血-视网膜屏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1]。在缺血缺氧状态下,RPE细胞能够异常增生、活化,并分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等多种因子,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发生。因此抑制缺氧环境中RPE细胞的增生并抑制相关新生血管形成信号通路的表达是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类疾病的关键[2,3,4]。丹参酮ⅡA是丹参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感染、抗炎及调节免疫应答等多重作用,同时对多种细胞具有抑制增生、诱导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研究表明,丹参酮Ⅱ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视网膜微循环[5,6],但丹参酮ⅡA对缺氧状态下RPE细胞的增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化学缺氧诱导剂CoCl2模拟ARPE-19细胞缺氧环境,探讨丹参酮ⅡA对缺氧条件下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