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白内障摘出术联合TECNIS Symfony人工晶状体植入不同预留度数设计对老视眼视觉质量的影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10) : 785-791.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0.004
摘要
目的

分析双眼白内障摘出术联合TECNIS Symfony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矫正老视前采取不同预留屈光度设计对疗效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在重庆爱尔麦格眼科医院行双眼白内障摘除术联合TECNIS Symfony IOL植入的患者120例240眼,根据手术设计不同分为正视组、微近视组和微单视组,每组40例80眼。正视组双眼预留屈光度为+0.10~-0.20 D,微近视组双眼预留为-0.20~-0.50 D,微单眼视组主视眼预留屈光度为+0.10~-0.20 D,非主视眼预留-0.50~-0.75 D。术后3个月绘制各组单眼视和双眼视离焦曲线,分析其全程视力情况;用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检测其MTF值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功能调查问卷完成视功能量表分析,比较各组老视眼术后脱镜率及不良视觉现象的发生率。

结果

与正视组比较,微近视组术后双眼视的离焦曲线整体右移0.35 D,形态无变化;而微单视组双眼视时离焦曲线形态波峰明显变宽,曲线下降趋势更平缓。3组术后在远视力功能区脱镜率均为100.00%,在中视力功能区微单视组脱镜率为100.00%,高于正视组的80.00%及微近视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P=0.01);在近视力功能区微单视组脱镜率为90.00%,明显高于正视组的27.50%及微近视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4;P<0.01)。微单视组主视眼MTF值高于非主视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01)。各组患者不良视觉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眼白内障摘出术联合TECNIS symfony IOL植入矫正老视,不同的预留度数设计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其中采用微单眼视设计术后脱镜率最高,可以提供满意的双眼远、中、近全程视力。

引用本文: 谭吉林, 秦艳, 王昌鹏, 等.  白内障摘出术联合TECNIS Symfony人工晶状体植入不同预留度数设计对老视眼视觉质量的影响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10) : 785-791.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0.0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111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目前白内障摘出术已从复明手术发展成为屈光性手术,在白内障摘出术的同时矫正老视状态并获得高质量的双眼全程视力已成为现代白内障手术的目标,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s)的应用为老视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用工具。目前绝大多数MIOLs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光线折射及衍射来达到视近的目的,患者对近视力要求越高,所需衍射环数量越多,而眩光和光晕等不良视觉现象就越明显,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越大,且由于传统MIOLs是将入射眼内的光线分成两部分或三个部分,分别聚焦成两个焦点或三个远焦点,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全程视力。目前老视矫正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在矫正老视状态方面仍有缺陷,探索更优化的MIOLs植入方案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老视眼的研究方向。新一代老视矫正型IOL-TECNIS Symfony是连续视程IOL,衍射光栅设计较传统的MIOLs进一步优化,光学干扰少,能改善患者全程视力及视觉质量,然而,临床工作中发现术眼术后视近功能较差。术前采用不同的IOL预留度数的设计来满足不同患者的视近需求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预留屈光度的手术设计对双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出术联合TECNIS symfony IOL植入术,探讨其对术眼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