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
关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干细胞治疗研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11) : 849-85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1.001
摘要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各年龄段人群致盲的常见原因。细胞移植是目前研究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治疗的主要策略。近年来,多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的临床试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极大地改善了视网膜变性患者的视功能。然而对于晚期患者,光感受器细胞已发生不可逆性损失,因此光感受器细胞移植成为治疗晚期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关键。如何获得具有功能的人源性光感受器细胞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话题和技术瓶颈。本文介绍RPE替代治疗的临床试验现状以及光感受器细胞替代治疗的研究进展,重点梳理人源性光感受器细胞的干细胞分化技术及研究现状,并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引用本文: 刘庆淮. 关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干细胞治疗研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11) : 849-85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1.0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眼病引起光感受器细胞功能异常,进而逐渐导致不可逆性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及Stargardt病等。尽管这些疾病病因及临床表现不同,但最终结局均呈现出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和结构损害。AMD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主要分为非新生血管性AMD和新生血管性AMD 2种类型,Stargardt病和RP多发生于青壮年。目前认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 pigmental epithelium,RPE)的损伤及功能障碍是AMD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发病早期即可在RPE与Bruch膜之间出现玻璃膜疣,即Drusen。随着疾病的进展,RPE损伤破坏视网膜的免疫屏障功能且影响脉络膜对视网膜的血液灌注,造成缺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生成增加,这些过程共同促进了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成。新生血管性AMD引起视力快速下降,非新生血管性AMD造成的视力损伤则是逐渐发生的,最终导致地图样萎缩(geographic atrophy,GA)。造成GA的原因依然是RPE的功能障碍,但其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氧化损伤、慢性炎症以及脂质沉积为其主要致病原因[1]。Stargardt病和RP的发病年龄与AMD相比较年轻,有明确的遗传倾向,其中Stargardt病主要与ABCA4基因的突变有关。RP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及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约45个基因与RP的发生有关[2]。目前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多种治疗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例如基因疗法、细胞疗法及药物的研发。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药物以神经营养和抗炎作用为主,或者通过抗VEGF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导致的CNV。对于Stargardt病而言,基因疗法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治疗方式。RP是单基因突变性疾病,符合基因治疗的适应证,但是对于大多数视网膜退行性疾病而言,基因治疗的局限性还很大。另外,药物及基因治疗无法恢复已受损的RPE及光感受器细胞,因此细胞替代治疗已成为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治疗研究的主要策略之一,其中RPE细胞移植相关的临床试验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