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先天性无虹膜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11) : 896-90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1.009
摘要
目的

分析先天性无虹膜患者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3例先天性无虹膜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筛查,重点分析PAX6相关基因变异,并应用Sanger测序与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验证相关变异。

结果

基因分析显示,2例先证者的PAX6基因分别存在c.949 C>T无义变异和c.141+1 G>T剪切变异,另1例检测到染色体11p13的重复变异(chr11:31531331-31827959),该区域包含了PAX6ELP4基因。PAX6结构基因变异患者的表型符合典型无虹膜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虹膜完全缺失,黄斑发育不全/眼球震颤及小角膜;11p13的重复变异患者主要表现为小眼球合并小角膜、黄斑发育不全/眼球震颤及虹膜发育不良。

结论

完全PAX6拷贝重复可能导致PAX6表达过量,引起以小眼球合并小角膜,黄斑发育不良为特征的严重眼部异常,其虹膜异常累及较轻微,区别于PAX6单倍剂量不足所致的典型无虹膜。

引用本文: 李杰, 栗占荣, 邢亚斯, 等.  先天性无虹膜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11) : 896-900.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1.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先天性无虹膜是指虹膜部分或完全发育缺陷,常合并其他眼前节异常及黄斑发育不全[1],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主要致病基因是位于11号染色体11p13的配对盒基因6(paired box protein pax-6,PAX6),其表达的转录因子调控胚眼的发育[2];其他可能相关的致病基因包括ABCB6FOXC1FOXD3FOXE3PITX2CYP1B1SOX2[3]。此外,PAX6基因3’端以及5’端转录调控元件的基因变异也可以引起先天性无虹膜症[4, 5],因此先天性无虹膜具有显著的基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目前普遍认为PAX6单倍剂量不足是其作用机制,关于拷贝重复的变异较少报道[6],重复变异的表型也鲜有分析,本研究中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3例先天性无虹膜患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探讨基因型-表型之间的关系。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