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视网膜蛋白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12) : 949-95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2.003
摘要
目的

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视网膜蛋白质表达情况并探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

方法

取12只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人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651-670建立EAU模型,通过直接检眼镜观察眼底,采用OCT仪和组织病理学染色检测视网膜改变。在免疫后第18天收集2个组小鼠视网膜,进行视网膜蛋白提取、蛋白酶切、质谱检测、数据解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成功建立EAU小鼠模型,免疫后第10天模型鼠视网膜出现局灶性损伤,免疫后第18天视网膜炎症反应达峰值,视网膜出现水肿、脱离,玻璃体液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渗透。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共鉴定到蛋白质4 458个,其中差异表达蛋白(变化倍数>1.5,P<0.05)有522个。在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中,上调的蛋白有147个,包括Stat1、Stat3等;下调的蛋白有375个,包括Gucy2f、Rho等。经基因本体(GO)分析和Reactome通路分析,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血小板活化、整合素信号、T细胞活化、光传导级联、Toll样受体等密切相关。

结论

EAV与Stat1、Stat3等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血小板活化、整合素信号等信号通路的异常调节相关。

引用本文: 陈爽, 邵先锋, 张智慧, 等.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视网膜蛋白差异表达及生物信息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12) : 949-955.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2.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1]。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及新型生物制剂,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疗效不佳或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2]。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特点,可从蛋白质水平研究和发现病理现象的本质,揭示基因活动的动态表达,已广泛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眼科疾病的病理机制研究[3,4,5,6]。在葡萄膜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样本包括视网膜线粒体[7],人的房水、血清、玻璃体液、外周血源性淋巴细胞[8,9,10],马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白细胞分化抗原4(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4,CD4)阳性T细胞[11,12],大鼠的房水、血浆等[13,14]。在临床多种类型葡萄膜炎以及哺乳动物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 autoimmune uveitis,EAU)模型中,视网膜是炎症发生的主要靶组织。然而,目前尚未见对葡萄膜炎的视网膜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本研究中通过建立EAU小鼠模型,应用液相色谱串联二级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的数据相关采集(data-dependent acquisition,DDA)模式,检测正常小鼠和EAU小鼠的视网膜蛋白质表达情况,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可能的分子机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