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出及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37(12) : 1000-100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2.013
摘要
目的

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的恶性青光眼患者19例19眼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眼恶性青光眼诱因不同选择手术方法,小梁切除术后恶性青光眼者采用25G玻璃体切割+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后囊膜切开术,非小梁切除术后恶性青光眼采用25G玻璃体切割+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小梁切除+后囊膜切开术。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患者BCVA;采用A型超声仪测量眼轴长度;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治疗前后术眼眼压;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中央前房深度。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有中重度前房炎症反应。纳入的患者中恶性青光眼平均发病年龄为(58.00±6.20)岁,平均眼轴长度为(20.81±0.56)mm。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者11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者2眼,激光虹膜切开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者2眼,前房穿刺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者2眼,原因不明者2眼。术眼术后3个月视力均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6,P<0.001)。术眼术前眼压为(38.84±5.97)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眼压明显下降,为(12.16±2.2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8,P<0.05)。术眼术前中央前房深度为(0.95±0.28)mm,术后3个月中央前房深度加深,为(2.43±0.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P<0.05)。UBM显示术眼术后睫状体位置正常,睫状体水肿消失。

结论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眼压,挽救患者视力,减少手术风险。

引用本文: 孙超, 谭澄烨, 王清如, 等.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出及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9, 37(12) : 1000-1003.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9.12.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恶性青光眼又称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由von Graefe于1869年报道并命名[1],是由于任何原因导致的房水不能从后房进入前房而逆流积聚于玻璃体腔,导致玻璃体腔压力增大,推挤晶状体虹膜隔前移,进而前房变浅,房角关闭,眼压升高的致盲眼病[2]。目前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有降眼压药物的应用、激光疗法和手术疗法[3],但是药物疗法的效果并不理想,多数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4]。治疗恶性青光眼的常用手术包括玻璃体腔抽吸+前房成形术、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及晶状体摘出+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等。这些手术疗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要是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睫状环阻滞[5]。随着眼后段微创玻璃体切割器械的发展,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方法有了更多的选择[6]。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技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切口密闭性好、无需缝合等优点,已在眼前后段手术中广泛应用[7,8,9]。本研究评估25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摘出及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