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补体功能失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38(1) : 68-7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20.01.014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神经和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20~74岁人群发生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补体功能失调在DR中的作用受到关注。补体因子及补体调节蛋白异常影响视网膜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的命运和功能,因而可能作为DR治疗的新靶点。就眼内补体的特点,DR与补体功能失调关系的研究进展,DR中补体基因的多态性和靶向补体分子的探索性治疗成果进行综述,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引用本文: 廖怿, 陈华. 补体功能失调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38(1) : 68-72. DOI: 10.3760/cma.j.issn.2095-0160.2020.01.01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以损害视网膜血管和神经为主要特征的可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DR患病率分别为86.0%和40.3%,其中威胁视力的DR分别占42.0%和8.0%[1]。中国糖尿病患者中DR患病率为24.7%~37.5%,其中严重影响视功能的增生性DR占3.3%~7.0%[1]。DR发生机制复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提出的病理机制假说主要包括慢性炎症学说、视网膜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氧化应激学说、基因多态性和神经退行性改变学说等。炎症是诱导DR关键病理特征,即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原因,视网膜中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对DR的发生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3]。补体系统是机体固有免疫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补体功能失调在DR中的作用受到关注。本文就补体功能障碍与DR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