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Dickkopf-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38(04) : 285-290. DOI: 10.3760/cma.j.cn.115985-20190328-00151
摘要
目的

探讨DKK1(Dickkopf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

方法

将人LECs系(SRA 01/04细胞)分为Wnt3a过表达组、DKK1组和对照组。Wnt3a过表达组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技术将Wnt3a cDNA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入人SRA 01/04细胞构建PCO模型。DKK1组转染Wnt3a cDNA表达载体后48 h在培养基中加入100 μg/ml DKK1进行干预,对照组细胞转染pcDNA3-HA表达载体。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存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各组细胞中Wnt3a、CyclinD1和C-Myc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法检测并定位各组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

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Wnt3a过表达组Wnt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84±0.06,高于对照组的0.49±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04,P<0.05)。CCK-8试验显示,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生存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0.910,P<0.05;F时间=6.041,P<0.05),其中Wnt3a过表达组细胞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KK1组细胞生存率明显低于Wnt3a过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Wnt3a过表达组和DKK1组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4)%、(43.4±5.4)%和(14.2±2.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50,P<0.05),其中DKK1组和对照组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Wnt3a过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发现,Wnt3a过表达组β-catenin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对照组β-catenin蛋白仅分布于细胞质,DKK1组β-catenin蛋白分布于细胞质,少量分布于细胞核。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对照组、Wnt3a过表达组和DKK1组C-Myc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9±0.05、0.93±0.02和0.47±0.08,CyclinD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0.07、0.84±0.03和0.55±0.10,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580、5.040,均P<0.05);其中Wnt3a过表达组C-Myc和CyclinD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DKK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DKK1抑制SRA01/04细胞中Wnt3a过表达诱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下游靶蛋白CyclinD1和C-Myc表达下调,可能是DKK1抑制人LECs增生的生物学机制。

引用本文: 张利民, 包秀丽. Dickkopf-1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0,38 (04): 285-290. DOI: 10.3760/cma.j.cn.115985-20190328-0015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残余晶状体前囊膜和赤道部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异常增生,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发生迁移和转化,与细胞外基质聚积在晶状体囊袋形成纤维斑块,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1],因此LECs增生和EMT的分子调控机制在PCO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是PCO治疗的靶点。在PCO发生和发展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Wnt、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等生物学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和相互作用可调控LECs的纤维化进程。经典Wnt通路,即Wnt/β-catenin通路的异常活化能够诱导人LECs异常增生,发生EMT[2]。Wnt3a蛋白与细胞膜的受体卷曲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复合体LRP5/6结合后激活G蛋白蓬乱蛋白,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对β-catenin的磷酸化,促进β-catenin的核转移,与核转录因子Tcf/Lef结合,激活下游靶基因启动基因转录[3]。前期动物实验发现Wnt拮抗剂DKK(Dickkopf)分泌蛋白家族成员DKK1能有效抑制PCO形成,抑制LECs发生EMT[4]。目前,DKK1对LECs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DKK1对LECs增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为今后PCO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