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经验 •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不同位置疗效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38(5)
: 452-45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422-00278
引用本文:
陈春丽,
吕骄,
彭婕,
等.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不同位置疗效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38(5)
: 452-45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422-00278.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318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先天性白内障是婴幼儿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尽早行白内障摘出手术可为患儿争取到更好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目前常规的婴幼儿白内障摘出术主要为巩膜隧道切口,前囊连续环形撕囊,I/A注吸晶状体核及皮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前段玻璃体切割,但此手术方式难度较大,术后常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虹膜后粘连、瞳孔闭锁、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严重的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lar opacification,PCO),甚至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影响预后。本研究中采用角巩膜缘双切口的晶状体切割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探讨术后晶状体前后囊膜粘连机化及PCO患者Ⅱ期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不同位置的安全性和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