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仪获取白内障眼眼底图像的可行性研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38(07) : 597-604.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519-00352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仪(RHA)在白内障眼中获取可用于观察分析的眼底图像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白内障患者41例45眼。扩瞳后行晶状体混浊程度分级以及RHA眼底成像检查。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4个组:皮质混浊组18眼,核性混浊组21眼,后囊下混浊组2眼和混合型组4眼。采用RHA2020全层扫描模式获取眼底图像,对眼底图像清晰程度进行评价,并比较皮质混浊组及核性混浊组眼底图像清晰度评分。

结果

45眼中晶状体混浊度最轻的1眼分级为C0N2P0,最重的2眼分级分别为C2N5P2和C4N2P4。晶状体核混浊4级、皮质混浊3级或后囊下混浊3级明显降低RHA眼底图片的清晰度,尤其是红绿光组合图(620 nm+550 nm)的清晰度降低最明显。在光谱580 nm和590 nm处可观察到皮质混浊组视盘及视网膜血管,清晰程度评分分别为2.0(1.0,3.0)和2.0(2.0,3.0);在光谱810 nm处可观察到视网膜血管、脉络膜血管以及色素分布,清晰程度评分为2.0(2.0,3.0),显著低于红绿光组合图的3.0(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性混浊组中,核混浊3级时RHA眼底图像仍清晰;核混浊4级时RHA眼底图像清晰度明显下降,在光谱580 nm和590 nm处偶可见视网膜血管,其清晰程度评分分别为1.0(1.0,3.0)和2.0(1.0,3.0);在光谱810 nm和850 nm处可观察视网膜血管、脉络膜血管以及色素分布,其清晰程度评分为2.0(1.0,3.0),显著低于红绿光组合图的3.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后囊下混浊组中,光谱580 nm处可观察视网膜血管,光谱810 nm和850 nm处可观察视网膜血管、脉络膜血管以及色素分布。混合型白内障组中850 nm处可观察到视网膜血管走行,血管反光不可见,脉络膜血管区域性可见。

结论

除重度白内障外,RHA中580、590、810和850 nm光谱成像可获取白内障患者的眼底图像,有助于及时发现白内障术前眼底疾病以及评估预后。

引用本文: 方晓玲, 黄建南, 王于蓝, 等.  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仪获取白内障眼眼底图像的可行性研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0,38 (07): 597-604.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519-0035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精确的眼底评估对各类眼病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眼底检查技术包括眼底检眼镜检查、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等。眼底检眼镜检查及眼底照相可用于视网膜形态特征的观察[1,2],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检查者的经验和能力,且无法用于客观随访。传统眼底照相采用480~600 nm波长光获取浅层视网膜图像,彩色眼底照相则采用532 nm波长绿光(获取视网膜色素上皮以内各层图像)和633 nm波长红光(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到达脉络膜)成像[3]。OCT利用眼部不同组织对830 nm近红外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矢状面图像[4],能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及脉络膜的组织学形态[5,6]。ICGA采用488 nm/810 nm光对脉络膜成像,为有创检查技术[4],主要显示眼底血管结构[7,8]。这些客观检查技术虽然可从不同层面检查眼底疾病,但在屈光间质混浊眼中难以获得清晰的眼底图像。近2年投入临床应用的多光谱眼底成像仪(Retinal Health Assessment,RHA)利用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系统(Multi Spectral Fundus Imaging System,MSI)显示眼底形态,操作简便,且为非侵入性成像技术。RHA采用广谱光(550~850 nm)间隔10~50 nm连续获取10张包括视网膜各层和脉络膜的冠状面图像[9,10],内设多种成像模式以达到多层次、多种疾病诊断的目的,如多光谱红绿组合成像(550 nm+620 nm)可模拟彩色眼底照相,黄琥珀光组合多光谱视网膜血管成像(580 nm+590 nm)可模拟FFA,红外光组合多光谱脉络膜血管成像(760 nm+810 nm)可模拟ICGA,多光谱自发荧光成像可模拟普通自发荧光成像[11]。白内障是常见的屈光间质混浊眼病,白内障术前的眼底结构和功能评估对于白内障手术预后效果判断至关重要。然而,RHA是否能在屈光间质混浊眼获取可用于分析的眼底图像,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中采用RHA获取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白内障患者的眼底图像,探讨RHA在白内障眼中获取可用于分析的眼底图像的可行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