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羊膜移植联合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效果评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38(08) : 686-69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1217-00545
摘要
目的

评估羊膜移植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简称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纳入于2018年6—1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并按时完成随访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9例55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23例25眼和对照组26例30眼。试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干扰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于术后第3天采用干扰素滴眼液点眼,连续用药3个月,分别于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率。

结果

术后6个月,2个组BCVA下降、稳定和提高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术后2个组术眼均有1眼在14 d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其余术眼角膜上皮均在7 d内完全修复,2个组间不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6个月,2个组患眼均未出现翼状胬肉真性复发,2个组结膜增生1、2、3级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1,P=0.497)。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出现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者分别占12.0%(3/25)和6.7%(2/30),但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均仅处于结膜与植片交界处,未到达植片中央及角膜缘。

结论

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比较,羊膜移植联合干扰素滴眼液点眼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无升高,对健康结膜组织损伤小。

引用本文: 于静, 冯珺, 接英, 等.  羊膜移植联合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效果评估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0,38 (08): 686-69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1217-0054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翼状胬肉是由于结膜上皮与结膜下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纤维血管组织侵犯角膜的一种眼表疾病[1],可引起眼表刺激症状及干眼,导致不规则散光,严重者遮挡视线可造成严重视力下降。手术切除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目前多采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带或不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移植术、羊膜移植术以及结膜移植术联合羊膜移植术等[2,3,4]。术后易复发可能与手术创伤、感染、长期紫外线照射等因素有关[5,6]。有研究发现带或不带角膜缘的结膜移植术对于患眼术后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7],也有研究发现带角膜缘自体结膜移植术后会出现结膜化生,从而诱发翼状胬肉复发[8]。故目前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首选方法,该术式降低了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9],但其存在健康结膜损伤面积大、术后结膜瓣制作区瘢痕产生,甚至肉芽组织形成的风险,对患眼今后因其他眼部疾患需再次手术造成极大影响。羊膜作为一种结膜替代物已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但有研究发现,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明显高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10]。寻求一种自体结膜组织损伤小、手术安全性高且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低的治疗策略非常重要。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血管生成、抗肿瘤特性的重组生物制剂[11],其滴眼液亦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有研究证实干扰素滴眼液可明显降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复发率[12]。本研究评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干扰素滴眼液点眼对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并与临床上常用的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进行对比,为临床上原发性翼状胬肉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