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眼眶肿瘤治疗技术新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38(11) : 983-98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924-00664
摘要

眼眶肿瘤不仅损害患者容貌,还损伤视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由于眼眶组织结构复杂、神经血管丰富且与视觉器官联系紧密等原因,该部位肿瘤的治疗较其他部位呈现出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肿瘤的经典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手术是大部分眼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且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改良,其现已朝着微创的方向发展。化学药物治疗多应用于晚期肿瘤或侵犯程度广泛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且随着给药方式和方案的改进,正朝着高效和低不良反应的方向发展。放射治疗则多用于手术难以完整切除和易复发的难治性肿瘤,且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已实现了安全和精准化治疗。除了经典的治疗方法外,针对致癌位点在分子水平上的靶向治疗也成为眼眶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眼眶肿瘤在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的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引用本文: 余进海, 徐柒华, 廖洪斐. 眼眶肿瘤治疗技术新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38(11) : 983-98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924-0066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眼眶肿瘤是发生在眼眶部位的良性或恶性占位性病变,按来源可分为表皮外胚层、神经外胚层、中胚层、淋巴造血系统和转移性肿瘤。表皮外胚层肿瘤多为皮样囊肿、眶周皮肤肿瘤和泪腺源性肿瘤等;神经外胚层肿瘤多为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神经母细胞瘤和黑色素瘤等;中胚层肿瘤多为血管源性肿瘤和横纹肌肉瘤等。眼眶肿瘤能够导致眼球运动障碍、复视、视野缺损以及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等症状。此外,它还对容貌造成严重毁害,使患者心理和生理遭受双重创伤。眼眶肿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切除、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近年来,眼眶外科医师与神经外科等相关学科人员密切合作并借助病理诊断知识和现代成像技术制定了更为完善的治疗方案,提高了眼眶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针对不同治疗技术在起源于表皮外胚层、神经外胚层、中胚层以及淋巴造血系统的眼眶肿瘤方面的治疗进展依次展开作一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