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秦皮乙素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将传代ARPE-19细胞贴壁培养后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0 μmol/L秦皮乙素组、40 μmol/L秦皮乙素组、80 μmol/L秦皮乙素组和100 μmol/L秦皮乙素组,空白对照组细胞采用正常培养液培养,模型对照组使用900 μmol/L t-BHP单独作用细胞4 h,后4个组分别使用900 μmol/L t-BHP+不同浓度的秦皮乙素共同作用细胞4 h。采用MTS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荧光染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活性;采用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
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0 μmol/L秦皮乙素组、40 μmol/L秦皮乙素组、80 μmol/L秦皮乙素组和100 μmol/L秦皮乙素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1.58)%、(49.19±1.06)%、(76.82±3.48)%、(103.90±1.60)%、(111.70±3.36)%和(113.40±3.08)%,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44,P<0.01),其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秦皮乙素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组ROS荧光强度相对值、MDA水平、SOD活力值、CAT活力值、GSH-Px活力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5.20、40.61、1 802.00、41.62、38.31,均P<0.01),其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秦皮乙素组ROS荧光强度相对值、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CAT活性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秦皮乙素通过上调细胞内抗氧化酶类活性或抗氧化蛋白的表达对氧化损伤的ARPE-19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脉络膜之间,为紧密排列、不可再生的单细胞片层,具有抗氧化、分泌营养物质、构成血-视网膜屏障、吞噬和参与视循环等生理作用,对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起到重要作用。RPE细胞中高表达抗氧化酶和非酶物质,含有抗氧化剂色素、类胡萝卜素等,用于抵御光氧化等生理作用中的氧化损伤,维持氧化还原平衡。一旦RPE细胞中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失调,RPE细胞功能将受损,会导致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以及参与糖尿病、青光眼等相关的视网膜病变,其中AMD是典型的导致老年人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眼底退行性疾病之一。在预防治疗AMD药物的研究中,利用抗氧化药物保护RPE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是可行的方法之一。秦皮是用于眼病治疗的传统中药,在众多中医典籍中,将其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目生翳膜、眼赤烂等症,并且在《中国药典》(2015版)中收录秦皮具有明目功效。秦皮乙素是秦皮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证明,秦皮乙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保肝、抗菌、抗肿瘤等作用。关于秦皮乙素抗氧化研究报道较多,但其对于人RPE细胞的抗氧化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秦皮乙素对ARPE-19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为秦皮乙素在视网膜细胞损伤相关眼科疾病领域的开发利用,尤其是AM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