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黄斑水肿中的作用及机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39(4) : 360-364.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226-00111
摘要

Müller细胞作为视网膜中一种特殊的放射状胶质细胞,贯穿整个视网膜,与视网膜中的神经元、微血管和突起相接触,对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眼部并发症,在DR的进展中,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DME的发生中,Müller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胞体肿胀、空泡化程度加深、细胞凋亡增多以及细胞因子分泌异常等,对血-视网膜屏障(BRB)具有破坏作用,不仅增加了BRB的通透性,还加速了视网膜下液体的渗出。此外,Müller细胞也可使K+和水的转运调节发生紊乱,阻碍视网膜下间隙的液体吸收,进一步促进DME发生。但在DR早期,Müller细胞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可为视网膜提供保护,减轻视网膜水肿,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提示Müller细胞可作为DME治疗的靶点。因此探讨Müller细胞在DME形成中的作用与机制,可为DME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本文就Müller细胞在DME中的作用机制和在DME进展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朱少进, 方严. Müller细胞在糖尿病黄斑水肿中的作用及机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 39(4) : 360-364.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226-001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目前,全球大概有4.15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0年患者人数将达到6.42亿人,据统计,约有3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常表现为视力逐渐受损[1,2]。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其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6.8%[3],可发生于DR的任何阶段。DME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2个方面:(1)在病理条件下,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被破坏,视网膜内液体渗漏;(2)液体吸收机制受损,液体的产生与吸收机制紊乱,导致视网膜下液体产生,聚集在黄斑中心处而形成DME[4,5]。Müller细胞作为视网膜中主要的大型胶质细胞,横跨视网膜,与视网膜中的神经元、微血管和突起相接触,在维持视网膜的结构与功能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为了深入认识Müller细胞参与DR的发生途径,本文就Müller细胞在DME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DME提供新策略。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