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
3~12岁儿童晶状体屈光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39(6) : 550-556.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304-00138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静安区3~12岁儿童晶状体屈光力(LP)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视光科门诊就诊的3~12岁儿童131人131眼。分别使用质量分数1%硫酸阿托品眼膏对≤6岁和0.5%托吡卡胺滴眼液对>6岁的受检者进行扩瞳。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Km)、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中央角膜厚度(CCT)。采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测量平均等效球镜度(SE)和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采用Bennett公式计算LP。根据年龄不同将受检者分为3~4岁组16眼、5~6岁组20眼、7~8岁组25眼、9~10岁组33眼和11~12岁组37眼;根据性别不同将受检者分为男性组57眼和女性组74眼;根据SE不同将受检者分为低度近视组38眼、中度近视组12眼、高度近视组25眼、正视组11眼、低度远视组9眼、中度远视组13眼和高度远视组23眼。比较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不同屈光度组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值的差异。年龄及眼部屈光参数与L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多个影响因素对LP的贡献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结果

3~4岁组、5~6岁组、7~8岁组、9~10岁组和11~12岁组儿童的平均LP分别为(27.35±1.88)、(24.71±1.92)、(22.92±1.87)、(21.49±1.54)和(21.25±1.55)D,随着年龄的增加,LP值逐渐降低,3~4岁组与5~6岁组、5~6岁组与7~8岁组、7~8岁组与9~1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儿童的平均LP值高于男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1)。高度近视组LP值低于正视组,中度近视、低度近视组LP值均低于远视组,低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LP值均高于正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者的年龄、AL、ACD、CCT与LP均呈负相关(r=-0.76、-0.79、-0.38、-0.18,均P<0.05),SE、LT与LP均呈正相关(r=0.62,P<0.05;r=0.68,P<0.01),Km与LP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07,P=0.45)。通过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LP的独立影响因素,得到LP=-0.430×AL+0.329×LT-0.267×年龄-0.108×性别-0.084×CCT(男=1,女=0),各因素的标准化系数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后分别为AL、LT、年龄、性别、CCT(均P<0.05)。

结论

上海市静安区3~12岁儿童的LP变化较大,LP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随SE增长呈上升趋势,女性儿童LP值高于男性儿童。

引用本文: 向棹宇, 林秋蓉, 许琰, 等.  3~12岁儿童晶状体屈光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 39(6) : 550-556.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304-0013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决定儿童屈光发育的3个主要因素是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晶状体屈光力(lens power,LP)和角膜曲率。一般3岁以后人眼角膜曲率基本不再变化,LP不断减少以缓解眼轴增长带来的近视化趋势,维持正视状态[1,2,3,4,5]。因此,研究儿童青少年时期LP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眼部屈光发育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近视儿童LP低于正视儿童,远视儿童LP则高于正视儿童[2,3],但这些研究中鲜见高度近视或者高度远视儿童的LP数据。此外,不同性别之间LP是否存在差异,目前也存在争议。本课题组拟通过分析上海市静安区儿童LP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我国儿童LP的变化规律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