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LASIK术后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临床特点的系统评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39(6) : 557-56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310-00156
摘要
目的

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IFS)的临床特点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

采用电子文献数据库,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关于角膜IFS文献报道,检索年限为1999—2021年。文章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级及数据分析参照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的PRISMA声明进行。

结果

共纳入30篇文献,包括46例62眼病例,其中男34例47眼,女12例15眼;年龄19~69岁,平均(36.57±13.40)岁;双眼16例,单眼30例。85.48%(53/62)的IFS是由于LASIK术后眼压升高引起。纳入的46例62眼均有视力下降。其中24.19%(15/62)患眼出现眼痛、眼红、畏光。46例患者裂隙灯显微镜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角膜层间积液,9.68%(6/62)患眼可见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细胞,16.13%(10/62)患眼出现视野损伤。治疗上77.42%(48/62)行降眼压药物治疗。有预后描述的31例40眼患者中,75.00%(30/40)患眼经治疗视力恢复,25.00%(10/40)视力无法恢复。

结论

角膜IFS作为LASIK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在LASIK术后角膜水肿患者的诊断中应考虑此病,正确测量眼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降眼压药物,避免不可恢复的视力下降。

引用本文: 何晴, 王秀, 谷天瀑, 等.  LASIK术后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临床特点的系统评价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 39(6) : 557-56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310-0015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63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角膜层间积液综合征(interface fluid syndrome,IFS)的报道主要见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是指在眼压升高和/或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房水渗入角膜瓣与基质床间形成水样间隙,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的一种角膜瓣相关的罕见术后并发症。由于疾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较隐匿,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或误诊,出现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目前,国内外对IFS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现有证据进行总结,旨在深入探讨总结分析IF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