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时间与视网膜损伤的关系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39(6) : 483-48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703-00287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照射时间下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对兔视网膜的影响,寻找照射的安全时间。

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0 min组)和照射10、20、30及40 min组,每组12只,均取左眼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370 nm,10 mW/cm2)。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生化反应试剂盒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视网膜组织中SOD、CAT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对照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排列有序,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膜盘层状结构完整,光感受器细胞内节线粒体结构完整,线粒体嵴结构连续,照射10 min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结构损伤逐渐加重。各组视网膜组织中MDA浓度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5,P<0.05),其中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分别为(11.31±1.84)、(14.94±1.04)和(18.25±1.42)nmol/m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3±0.02)nmol/mgpro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MDA浓度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视网膜组织中SOD、CAT和GSH-Px活性及SOD、CA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逐渐降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09、34.18、35.60、115.75、78.86,均P<0.05),其中照射20、30、40 min组与对照组比较,照射20 min、30 min、40 min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10 mW/cm2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兔眼10 min是安全的,照射时间过长可引起视网膜损伤。

引用本文: 颜东, 刘丽梅, 明春秀, 等.  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照射时间与视网膜损伤的关系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 39(6) : 483-48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703-0028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8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319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病理性近视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低视力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理性近视的眼底常出现多种异常改变,包括视盘斜入、视盘颞侧萎缩弧或视盘周围萎缩环、后巩膜葡萄肿、豹纹状眼底等。这些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眼轴的进行性增长,后巩膜变薄,生物力学强度减弱,眼底出现退行性变化。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可增强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但是在紫外线A照射时可能会有视网膜损伤的风险。既往研究主要通过病理组织学方法研究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的安全性。由于其潜在的损伤机制可能为交联过程中释放的活性氧自由基导致的光化学损伤,因此本研究在组织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技术对视网膜氧化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寻找其照射的安全时间。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