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单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史儿童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39(7) : 614-61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1104-00740
摘要
目的

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单次激光光凝或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黄斑形态和视力改变。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4—8月深圳市眼科医院有单次激光光凝或IVR治疗史的4~10岁ROP患儿14例23眼作为ROP组,其中单纯激光光凝9例14眼作为激光光凝组,IVR 5例9眼作为玻璃体腔注射组。同期收集年龄匹配的足月产正常儿童8例16眼作为对照组。采用OCTA的3 mm×3 mm扫描模式测量各组患儿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形态指数、表层视网膜血管密度(VD)及表层视网膜灌注密度(PD);利用其B-scan模式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检查并记录所有患儿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

结果

OCTA图像显示ROP组FAZ区域较对照组小,FAZ形态较对照组不规则,CF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激光光凝组黄斑中心凹陷变浅,轮廓接近消失。ROP组FAZ面积、FAZ形态指数、VD和PD分别为(0.09±0.08)mm2、0.51±0.25、(19.18±2.50)mm/mm2和0.35±0.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2±0.08)mm2、0.68±0.07、(20.94±0.93)mm/mm2和0.38±0.02,ROP组CFT为(215.00±21.32)μ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4.29±20.20)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3、-3.14、-3.02、-2.52、8.91,均P<0.05)。2组间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P=0.87)。激光光凝组CFT较玻璃体腔注射组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P<0.01)。

结论

单次激光光凝或IVR史ROP患儿黄斑区形态存在明显改变,但BCVA并未因此受到明显的影响。

引用本文: 赵欣予, 吴桢泉, 张国明. 单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史儿童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征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 39(7) : 614-61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1104-0074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血管增生性致盲眼病[1,2];ROP无血管的外周视网膜刺激血管增生、牵拉,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离[3,4,5]。ROP患儿存在眼部结构异常且有较高的眼部疾病发生率,例如屈光不正、斜视、白内障、青光眼及视网膜脱离等[2,6]。多数早产儿在随访过程中出现黄斑形态的异常,如黄斑水肿、内层视网膜永存及黄斑中心凹消失等[2]。观察黄斑区的微细结构有助于快速判断黄斑区的异常变化。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项无创、快捷的血流检测技术,无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即能对血流信号进行量化分析,较传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技术能更准确地提供视网膜脉络膜血流信息,OCTA利用运动对比产生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数据,对异常血管的观察较传统的FFA更清晰,为更全面地了解疾病情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7,8,9,10,11,12]。目前国内外有关OCTA应用于ROP患儿的研究较少[2,8]。本研究拟比较单次激光光凝或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治疗史的ROP患儿与足月产正常儿童OCTA检测的黄斑区相关参数及BCVA,探讨ROP术后儿童黄斑区形态和视力的改变。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