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特发性黄斑前膜治疗的相关研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39(7) : 645-64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1104-00738
摘要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一种发生在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纤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老化显著相关。目前,iERM处理方法的选择比较局限,主要是临床观察或随访和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法。iERM患者黄斑区受到不可逆损伤的时间点尚无法准确评估,所以无法预测早期iERM症状轻微时进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是否应当在患者发生视物变形和视力下降时再进行手术治疗。iERM的形成是视网膜表面纤维化的过程,目前关于组织纤维化相关的研究已受到关注,这些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探讨iERM治疗的新方法,同时也为iERM形成的原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对iERM的研究及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

引用本文: 焦明菲, 李筱荣. 特发性黄斑前膜治疗的相关研究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 39(7) : 645-64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1104-0073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特发性黄斑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是一种常见的发生在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纤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形成和发展与老化过程有密切关联。iERM初发期黄斑前膜非常薄而且透明,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疾病的进展,黄斑前膜形成半透明膜并且逐渐收缩变厚,导致黄斑区皱褶,发生视物变形和中央区视功能的丢失。目前,该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一定的争议[1],深入了解iERM的临床特点对该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ERM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