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miR-338-3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h17细胞活化的影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39(11) : 933-93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608-00404
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s)中微小RNA-338-3p(miR-338-3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光感受器细胞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1-20)特异性Th17细胞的调控。

方法

分离野生型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冲洗骨髓腔得到骨髓细胞,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定向诱导分化为BMDCs。诱导培养第5天,将未成熟的BMDCs分为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和拟似物阴性对照组,分别转染miR-338-3p拟似物和拟似物阴性对照。转染后24 h,加入100 ng/ml脂多糖刺激BMDCs成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DCs中miR-338-3p及IL-6、IL-23、IL-1β mRNA表达。采用IRBP1-20、弗氏不完全佐剂(IFA)及结核分枝杆菌H37Ra主动免疫小鼠诱导EAU模型,免疫后第13天,分离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T细胞,分别将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和拟似物阴性对照组BMDCs与T细胞在含有IRBP1-20的培养基中共培养,Th17细胞条件诱导,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共培养细胞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IL-17 mRNA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细胞中IL-17+细胞比率。此外,为进一步验证BMDCs中miR-338-3p对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分别将miR-338-3p抑制剂或抑制剂阴性对照转染的BMDCs与EAU小鼠脾脏及淋巴结T细胞共培养,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

结果

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BMDCs中miR-338-3p相对表达量较拟似物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1,P=0.002)。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RORγt、IL-17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34±0.16和1.33±0.1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1.00±0.01和1.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32,P=0.022;t=3.681,P=0.021);ELISA检测结果显示,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为(5 941.00±452.40)pg/ml,明显高于拟似物阴性对照组的(4 299.00±348.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9,P=0.008),miR-338-3p抑制剂转染组共培养上清液中IL-17质量浓度为(3 092.00±200.90)pg/ml,明显低于抑制剂阴性对照组的(4 063.00±131.5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5,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共培养细胞中IL-17+细胞比例为(8.03±1.35)%,明显高于拟似物阴性对照组的(4.5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8,P=0.017)。miR-338-3p拟似物转染组BMDCs中IL-6、IL-23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3±0.21、2.21±0.56和2.32±0.43,明显高于拟似物阴性对照组的1.00±0.06、1.00±0.07和1.01±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90,P=0.001;t=3.747,P=0.020;t=5.280,P=0.006)。

结论

miR-338-3p过表达可以增强BMDCs中Th17细胞极化相关因子IL-6、IL-23和IL-1β的表达,促进IRBP1-20特异性Th17细胞活化。

引用本文: 杨超, 韦燕凯, 魏瑞华, 等.  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miR-338-3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Th17细胞活化的影响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 39(11) : 933-93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608-0040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类易复发、难治性眼内炎性疾病,控制不当可导致视力损伤,甚至致盲[1]。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小鼠是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经典动物模型,其与人类葡萄膜炎在临床表现及分子机制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研究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2]。目前研究认为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IL-17通路是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发生的重要机制[3,4,5,6]。Th17细胞分化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的刺激和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调控,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诱导T细胞活化,同时分泌IL-6、IL-23和IL-1β等细胞因子,促进Th17细胞的增生分化[7,8]。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约22个核苷酸的短链非编码RNA,可以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9]。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可以通过调控DCs影响Th17细胞的反应[10,11,12]。miR-338-3p是一种高度保守的miRNA,具有免疫调控作用[13,14,15]。然而,miR-338-3p对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尚未见报道。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显示,miR-338-3p在EAU小鼠脾脏细胞中表达明显升高。进一步分析GSE144081数据集发现,miR-338-3p在DCs中的表达丰度明显高于CD4+T细胞。因此,本研究拟探讨骨髓来源DCs(bone marrow-derived DCs,BMDCs)中miR-338-3p对EAU IRBP1-20特异性Th17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