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伴轻中度散光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评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39(12) : 1065-106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311-00111
摘要
目的

评估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伴轻中度散光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

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眼科经扩瞳电脑验光证实为伴轻中度散光的青少年近视且进行角膜塑形镜矫正者80例160眼,根据角膜塑形镜设计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球面角膜塑形镜组和Toric角膜塑形镜组,每组40例80眼。2个组患者每晚配戴角膜塑形镜8~10 h,配戴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复诊,观察并比较2个组患者配戴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配戴后12个月,测量并比较2个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和角膜地形图中塑形矫治区偏心值;配戴18个月后2个组患者均停戴角膜塑形镜1个月,再扩瞳验光行屈光状态、IOLMaster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测量并比较2个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数、眼轴长度和散光度数差异。

结果

2个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2个月,Toric角膜塑形镜组塑形矫治区偏心量为(0.86±0.23)mm,明显小于球面角膜塑形镜组的(1.16±0.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4,P<0.001);Toric角膜塑形镜组裸眼视力为(0.03±0.08)LogMAR,明显好于球面角膜塑形镜组的(0.09±0.10)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3,P=0.004)。配戴后18个月,Toric角膜塑形镜组等效球镜度数和眼轴长度均小于球面角膜塑形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2、2.107,均P<0.05),2个组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1,P=0.413)。随访18个月,发生不良反应者共18眼,均为角膜上皮点状混浊,Toric角膜塑形镜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6%(5/80),明显低于球面角膜塑形镜组的16.25%(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P=0.048)。

结论

配戴Toric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伴轻中度散光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较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能更好地解决常规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塑形偏位的情况。

引用本文: 马雅娟, 高建波, 肖巍, 等.  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伴轻中度散光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评估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 39(12) : 1065-106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311-001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近视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近视的发生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清楚。除遗传因素外,调节功能不足、环境因素、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和形觉剥夺等可能在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Pauné等[2]研究发现,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减少近视眼的周边视网膜远视离焦量,从而控制近视发展。临床上,伴有角膜散光的近视患者使用常规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经常出现偏位问题,影响裸眼视力及控制近视的效果[3]。随着角膜塑形镜设计技术、高透氧性材料的不断进步,角膜塑形术得到了重大发展。研究表明使用Toric设计镜片可有效改善中高度角膜散光眼的配适,减少角膜散光及摘镜后出现的视觉不适症状,提高近视与散光的角膜塑形效果,改善视觉质量[4]。但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于伴有轻中度散光近视患者的控制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对比分析Toric设计与常规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对伴有轻中度散光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为临床验配角膜塑形镜时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