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1) : 88-9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129-00039
摘要

黄斑裂孔直径大小是影响其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直径>400 μm者为大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能够有效地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是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FTMH)手术治疗的经典方式。然而,对于大直经、复发性FTMH效果欠佳。为获得理想的大直径FTMH解剖愈合和功能恢复,新的手术治疗策略,如视网膜内界膜(ILM)翻转、扩大ILM撕除范围、不同组织瓣膜移植、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等,一直是眼底病领域研究者探索和讨论的热点。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大直径FTMH治疗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就大直径FTMH的ILM翻转术、扩大范围的ILM剥除术,不同组织瓣膜移植术,生物材料等辅助技术等手术方式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范小娥, 任新军, 李筱荣.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1) : 88-9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129-0003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特发性全层黄斑裂孔(idiopathic full-thickness macular hole,FTMH)是指无明确原因出现的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全层组织的缺失,区域包含视网膜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层至光感受器细胞层[1,2,3]。Gass[1]将FTMH分为4期,包括Ⅰ期先兆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Ⅱ期小MH(孔径<400 μm)、Ⅲ期大MH(孔径≥400 μm)和Ⅳ期全层MH伴玻璃体后脱离。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玻璃体黄斑研究小组于2013年对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进行了新的定义和分期,根据OCT水平方向MH的最小直径大小将FTMH分为小MH(孔径≤250 μm)、中等MH(250 μm<孔径≤400 μm)和大MH(孔径>400 μm)及全层MH不伴玻璃体黄斑牵拉[4]。大部分研究将MH直径>400 μm定义为大裂孔[1,4,7,8]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