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3) : 271-27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731-00548
摘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儿童致盲眼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早产儿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环境促使眼内VEGF表达代偿性升高,进而诱导视网膜血管病理性生长。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抑制眼内VEGF的生物活性,从而延缓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可有效治疗ROP。然而,ROP患者常伴有血-视网膜屏障损伤,导致视网膜微环境稳态失衡,抗VEGF药物易透过血-视网膜屏障及血-脑屏障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可能导致ROP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目前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是否影响患儿神经系统发育仍是眼科研究的热点。本文就VEGF在ROP发病机制和神经发育中的作用以及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对ROP患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应用抗VEGF药物提供依据。

引用本文: 田娅, 张福燕, 张国明. 抗VEGF药物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3) : 271-27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731-0054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603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随着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成活率的提高,早产儿眼部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未成熟视网膜血管闭塞、新生血管异常增生,进而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的新生儿眼病,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目前,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仍是ROP的一线治疗方案,其利用激光的热凝破坏效应促使视网膜的异常新生血管瘢痕化,从而实现治疗ROP的目的。然而,激光光凝治疗可破坏视网膜结构,导致患儿周边视野缺损并增加其近视的风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靶向抑制其生物活性可有效延缓ROP患儿新生血管形成所导致的视力损害。抗VEGF药物,如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具有稳定性高、靶向性强、穿透性强、阻断活性显著等特点。随着VEGF在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确,抗VEGF药物的应用为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已逐渐被应用于ROP临床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ROP易伴随血-视网膜屏障、血-脑屏障破坏以及视网膜微环境改变,致使眼内抗VEGF药物进入全身循环,有损伤神经细胞的可能性。本文就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ROP患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合理、安全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ROP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