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5) : 466-46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512-00341
摘要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数量日益增长,复明性白内障手术逐渐向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变,良好的术后视力是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目标。由于眼轴长度测量误差、术后有效晶状体位置变化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选择不当等因素,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屈光预测准确性欠佳,严重影响患者视觉质量和满意度。随着IOL计算公式的不断发展,SRK/T和Holladay1等薄晶状体会聚公式中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不断优化,以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为代表的厚晶状体会聚公式应用逐渐广泛,基于人工智能的Hill-RBF公式、基于光线追踪的Olsen公式和OKULIX软件以及结合多种理论的Kane公式和EVO公式等新型IOL计算公式陆续问世,白内障术后屈光预测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本文总结不同种类IOL计算公式的优化与进展,为提高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提供更多的选择。

引用本文: 张弛, 叶子, 李朝辉.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5) : 466-46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512-0034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通过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达到预期的屈光结果是患者和医生的共同追求。光学生物测量仪器的临床应用、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计算公式的优化和新型IOL计算公式的不断涌现,使得白内障术后屈光预测的准确性不断提高。目前,第3代、第4代IOL计算公式在正常眼轴人群中显示出较好的准确性,但在长眼轴高度近视患者中的准确性欠佳,存在不同程度的远视漂移[1,2,3]。本文就近年来不同IOL计算公式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术后屈光预测中的准确性和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