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述评
关注OCT血管成像在新生血管性AMD长期治疗和随访中的临床指导作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7) : 604-60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617-00282
摘要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发病机制复杂,黄斑新生血管(MNV)是其关键致病因素,目前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nAMD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眼底影像技术不断发展,具有无创、快速、分层、高清功能的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技术在nAMD的诊断、鉴别诊断、疾病动态监测及治疗随访方面呈现出强大的优势,临床医生对OCTA在nAMD等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OCTA临床应用价值也在不断被认知,但目前对其在nAMD和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尚认识不足。我们通过对近年来OCTA研究大量相关文献的回顾,并结合本研究团队近年来采用OCTA对nAMD和PCV病程监测和治疗效果随访的临床实践,对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产生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阐述了基于长期OCTA系列研究获得的对AMD诊疗价值的最新认知、AMD应用OCTA影像检查时的新发现及其对眼科临床实践的影响,展望了OCTA影像检查对nAMD复发和对抗VEGF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以及OCTA影像在nAMD治疗和随访方案制定和优化中的临床价值,希望临床医生关注并重视OCTA在AMD长期治疗监测和随访中的临床价值和指导作用。

引用本文: 薄其玉, 孙晓东. 关注OCT血管成像在新生血管性AMD长期治疗和随访中的临床指导作用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7) : 604-60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617-0028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8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是导致中老年人群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关键原因,黄斑新生血管(macular neovascularization,MNV)形成是nAMD的主要病理机制。近年来,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成为MNV清晰呈像有用工具。临床实践表明,OCTA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改善或合理选择临床观察方法,减少或不使用传统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对nAMD进行诊断、鉴别诊断或动态观察,以尽可能避免有创检查方法带来的潜在不良反应风险。实际上,OCTA在多种疾病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并非仅仅局限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层面,基于其快捷、无创、直观成像的特点,OCTA在AMD动态观察和诊疗随访过程中的实用价值也值得被关注。然而,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关于nAMD治疗及再治疗的判断标准中并未涉及OCTA相关指标,部分研究者认为,相较于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影像,OCTA对nAMD的随访监测作用及指导意义似乎没有绝对优势。但是,我们对近年来大量关于OCTA的研究进展文献进行了复习,同时结合我们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OCTA在nAMD影像检查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其在AMD的治疗和随访中的应用意义及前景值得临床眼科医生重视。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