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高糖培养条件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VECs)的环状RNA(circRNA)表达变化。
将HR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渗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在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19.5 mmol/L甘露醇+5.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和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培养24 h。使用circRNA芯片对高糖组和正常对照组HRVECs进行circRNA表达谱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circRNA分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circRNA分子在正常对照组、高渗对照组和高糖组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并采用Circular RNA Interactome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circRNA可能作用的微小RNA(miRNA)靶点。
在高糖培养的HRVECs中共筛选出448个差异表达circRNA(差异倍数≥1.5或≤0.67且P<0.05),其中182个circRNA上调,266个circRNA下调。表达上调排序前3的差异circRNA分别为hsa_circ_0002938、hsa_circ_0008036和hsa_circ_0001946,表达下调排序前3的差异circRNA分别为hsa_circ_0035277、hsa_circ_0008344和hsa_circ_000187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高渗对照组相比,高糖组中hsa_circ_0002938、hsa_circ_0008036和hsa_circ_0001946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hsa_circ_0035277、hsa_circ_0008344和hsa_circ_0001874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与高渗对照组各差异circ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在高糖条件下培养的HRVECs中circRNA呈差异表达,差异表达circRNA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我国糖尿病患者中DR的总患病率约为23%。有研究显示,15年以上病程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DR患病率分别达98%和78%。目前仍然缺乏良好的DR防治方法,探索其发病机制及可能的治疗方向显得非常重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视网膜微环境的代谢变化是DR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预防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可降低糖尿病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的非编码RNA,具有高度稳定性、保守性、一定的时序及组织特异性,其主要功能包括: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竞争性结合;通过RNA结合蛋白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RNA聚合酶的转录进而调控亲本基因的表达;通过选择性剪接或碱基互补配对等方式介导假基因形成;少部分的circRNA可作为mRNA编码蛋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RNA参与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疾病的病理过程,成为肿瘤早期诊断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另外,也有研究表明circRNA可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影响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从而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展中发挥作用。本课题组前期应用circRNA芯片对5例增生性DR患者、5例无明显眼底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5名年龄匹配的正常人血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增生性DR患者血浆的circRNA谱发生明显变化,证实circRNA在DR的发病中可能发挥潜在作用。采用血浆标本进行circRNA芯片研究时,血浆内的各种成分易受身体整体情况的影响,而直接进行细胞实验可以更准确地发现高糖刺激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中circRN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circRNA芯片筛选正常与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RVECs)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分析其可能的靶miRNA分子,为D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