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9) : 813-81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105-00010
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药理机制和关键靶点。

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银杏叶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同时检索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中DR相关的治疗靶点。取银杏叶活性成分潜在的作用靶点和与DR高度相关治疗靶点的交集作为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根据网络节点的度值参数获取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采用分子对接验证银杏叶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作用。

结果

筛选得到银杏叶提取物治疗DR的活性成分27个和潜在治疗靶点34个。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主要与炎症、氧化应激、血管生成和低氧损伤相关;KEGG富集分析表明,通路主要富集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银杏叶活性成分-潜在治疗靶点网络度值显示排名前4位的关键活性成分分别是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排名前8位的关键靶点分别是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IL-6、TN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3、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IL-1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分子对接显示4个关键活性成分与8个关键靶点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

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作用于多个DR治疗靶点,从而调节相应的信号通路,发挥对DR的治疗作用。

引用本文: 柏文, 蒋沁. 银杏叶提取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9) : 813-81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105-00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常见原因之一[1]。单纯控制血糖对延缓DR发生和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有效抑制DR进展的治疗手段,如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和玻璃体切割术等具有一定的组织破坏性,且多用于晚期DR的治疗[2,3]。传统中草药具有天然且安全的特性,其在DR防治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银杏叶有数千年的临床应用史,目前,银杏叶制剂已于130多个国家使用。基于此,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组织知名专家制定了《口服银杏叶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以指导和规范银杏叶制剂的临床应用,并推荐银杏叶制剂应用于早期DR患者[5]。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显示,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视网膜微血管和神经损伤,可作为预防和治疗DR的代替疗法[6,7,8,9]。银杏叶含有许多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如类黄酮(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和异鼠李素等)和萜类化合物(银杏内酯等)[10,11],对改善血液微循环、调节脂代谢、阻止血凝块形成、抵抗氧化应激和减轻炎症反应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2,13,14];但其治疗DR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需要进一步筛选银杏叶中的活性成分,阐明其改善DR的具体作用通路及机制。网络药理学方法可以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的潜在机制,能够有效揭示小分子药物的调控原理,并逐渐应用于眼科领域[15,16,17]。本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银杏叶提取物治疗DR的潜在机制,以期为DR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