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生物标志物的表达与测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9) : 859-86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417-00269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也是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是视网膜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生。尽管目前DR的治疗方式多样,但大多针对疾病中晚期且疗效欠佳。因此,DR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在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干预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经典的DR生物标志物如糖化血红蛋白,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对DR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炎症类生物标志物、血管生成类生物标志物已被证实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设备与技术为DR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构建了广阔平台,组学类生物标志物、影像类生物标志物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为实现DR早期准确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DR发生与发展中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与测定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高效防控与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

引用本文: 蒋依琳, 张晓敏, 李筱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生物标志物的表达与测定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9) : 859-86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417-0026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也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DR患者人数已超过1亿,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体内长期持续的高血糖环境是触发血管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而炎症介质的出现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间平衡的破坏可进一步推动疾病的发展,最终导致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由于DR在病变前期存在一定隐匿性,导致很多患者就医时病情已到中晚期,视力受到不可逆损害,治疗预后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实现DR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生物标志物主要指可以客观测定和评价生物普遍生理、病理过程或治疗反应的某种特征性指标,通过对其测定可以获知机体当前所处生物学过程的方向与进程。随着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的快速发展,其在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组学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发展,DR发生和发展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新月异。本文就DR发生与发展中相关生物标志物表达和测定方法进行综述,为更加有效地控制其发生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