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基于六邻体蛋白及纤维蛋白序列测定的腺病毒性结膜炎分类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10) : 902-90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430-00300
摘要
目的

基于六邻体蛋白和纤维蛋白的联合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进行腺病毒性结膜炎中人类腺病毒(HAdV)分型。

方法

在上海地区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病毒性结膜炎患者下结膜囊结膜拭子样本256份,提取DNA后通过PCR扩增六邻体蛋白及纤维蛋白全长,完成基因测序及种系发生学分析。

结果

89例(占34.76%)患者结膜拭子六邻体蛋白基因扩增阳性,包括HAdV-C1、HAdV-C2、HAdV-B3、HAdV-E4、HAdV-D8、HAdV-D19和HAdV-D37各1、7、20、6、23、17和15例,分别占1.12%、7.87%、22.47%、6.74%、25.84%、19.10%和16.85%,其六邻体蛋白种系发生学分析中均与相应参考序列原型聚合。纤维蛋白种系发生学分析中,15例HAdV-D19样本序列和1例HAdV-D37样本序列交叉聚合。

结论

针对六邻体蛋白和纤维蛋白基因的联合测序可以为HAdV分型和毒力分析提供丰富有效的生物学信息。

引用本文: 王旌, 朱剑锋, 陆丽娜. 基于六邻体蛋白及纤维蛋白序列测定的腺病毒性结膜炎分类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10) : 902-90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430-0030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腺病毒性结膜炎好发季节为春末至秋初,分为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EKC)、咽结膜热(pharyngeal conjunctival fever,PCF)和单纯滤泡性结膜炎,均可通过接触传播[1]。EKC和PCF在密闭环境和高密度人群中极易传播和流行,甚至爆发。人类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是EKC的主要病原体[2],其分型与腺病毒性结膜炎的分型、临床表现和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基因鉴定技术已基本替代了传统血清学检测用于腺病毒检测,其中,六邻体蛋白是常见检测靶点,可对腺病毒进行初步分型,其次是纤维蛋白和五邻体蛋白,针对纤维蛋白的检测能够预测腺病毒的角膜致病性。与单基因测序相比,六邻体蛋白及纤维蛋白联合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能够更好地推断出HAdV分型,以及HAdV对角膜结膜上皮的黏附力和致病力[3]。腺病毒多基因联合测序系统进一步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较少。本研究对六邻体蛋白和纤维蛋白进行联合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以期提高腺病毒性结膜炎分型检测的敏感性,为准确预判流行特征、指导个性化用药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