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LHON患者基因治疗后视功能恢复与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关联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10) : 908-91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409-00242
摘要
目的

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后视功能恢复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之间的关联。

方法

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单臂临床试验设计,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及武汉大学附属鄂州市中心医院纳入LHON患者159例,所有患眼均接受重组腺相关病毒2-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rAAV2-ND4)0.05 μl玻璃体腔注射,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转换为LogMAR视力);采用Humphrey自动视野计测定患眼视野指数(VFI)和平均偏差(MD);采用Spectralis® HRA+OCT仪测量患眼视盘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和平均RNFL厚度。以术后第12个月BCVA、视野和RNFL厚度作为治疗的主要结局。依据治疗后12个月BCVA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注射眼视力改善组81眼、注射眼视力未改善组62眼、未注射眼视力改善组65眼和未注射眼视力未改善组78眼;依据术后第12个月VFI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注射眼VFI改善组48眼、注射眼VFI未改善组71眼、未注射眼VFI改善组47眼和未注射眼VFI未改善组72眼,依据MD改善情况分为注射眼MD改善组52眼、注射眼MD未改善组67眼、未注射眼MD改善组47眼和未注射眼MD未改善组72眼。采用Pearson线性回归法分析各组患眼BCVA、VFI和MD恢复情况与RNFL厚度之间的关联。

结果

治疗后12个月,注射眼和未注射眼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1.37±0.55和1.29±0.59,分别优于注射前的1.70±0.41和1.53±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20、3.550,均P<0.001)。治疗后12个月注射眼VF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MD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未注射眼VFI较治疗前明显提高,MD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RNFL厚度总体逐渐变薄。注射眼视力提高组BCVA与视网膜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均呈负相关(r=-0.362、-0.292、-0.307、-0.308,均P<0.05)。注射眼VFI提高组VFI与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均呈正相关(r=0.439、0.356、0.294、0.401,均P<0.05)。注射眼MD提高组MD与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均呈正相关(r=0.495、0.424、0.377、0.474,均P<0.05)。

结论

LHON患者基因治疗后RNFL厚度与视功能恢复程度有明显关联,RNFL较厚眼视功能恢复较好。

引用本文: 元佳佳, 张勇, 陈长征, 等.  LHON患者基因治疗后视功能恢复与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关联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10) : 908-91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409-0024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一种罕见的由线粒体DNA点突变引起的母系遗传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同时或先后双眼视力下降至0.1以下甚至光感、视野敏感度下降及中心视野缺损。LHON常见的基因突变位点是还原型辅酶Ⅰ脱氢酶4(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4,ND4)基因的11778(G>A)位点,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能量代谢中的呼吸链结构和功能受损、三磷酸腺苷生成受阻、细胞代谢过程能量缺乏和氧化应激,进而导致RGCs凋亡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萎缩变薄,患眼视功能明显受损[2,3,4]。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是LHON主要的视功能改变表现,RNFL的变化则是LHON显著的视网膜神经组织结构改变[5,6]。按照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可将LHON分为4期,其中0期为无症状期(突变携带者);1期为亚急性期,主要在发病后6个月;2期为动态变化期,主要在发病后6~12个月;3期为慢性期,主要在发病后12个月以上[7]。本课题组前期对LHON不同分期的RNFL厚度特征研究发现,RNFL在急性期水肿逐渐加重,在慢性期和平台期视神经萎缩,RNFL变薄情况逐渐稳定[6]。目前关于基因治疗前后视功能恢复与RNFL厚度之间的关联研究较少,其对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判定以及了解影响视力和视野恢复的因素至关重要。现阶段,LHON尚无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LHON的基因治疗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快速发展,国际上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逐渐开展[8,9,10]。本研究团队在2017年12月27日也启动了LHON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并首先在国内外报道了我国的相关临床研究结果[11,12,13]。但中国的相关临床研究仍属于起步阶段,基因治疗效果仍缺乏主要研究证据,尤其是患者基因治疗后视功能恢复与视网膜结构之间的关联分析。本研究进一步探索LHON基因治疗后视力和视野恢复情况与RNFL厚度之间的关联,为基因治疗LHON临床疗效的判定以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