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增强蓝视锥细胞综合征中国汉族一家系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10) : 940-94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902-00490
摘要
目的

分析增强蓝视锥细胞综合征(ESCS)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基因。

方法

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中国汉族疑似ESCS一家系,该家系共3代8人,其中患者1例。对先证者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斜视程度、眼前节和眼底情况、视网膜自发荧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多焦ERG、光相干断层扫描,以评估表型。收集该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提取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ES)技术进行测序,筛查致病基因及变异位点。采用Sanger测序验证变异位点是否与临床表型共分离。采用SIFT、Polyphen2、MutationTaster在线工具分析变异位点有害性;采用美国医学遗传学及基因组学会(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分析变异位点致病性;采用SIFT分析变异位点对应氨基酸序列保守性。

结果

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先证者自幼夜盲、远视、调节性内斜视、周边视网膜色素样沉积、视网膜劈裂、ERG明视反应以大振幅波为主。WES检测发现1个复合杂合变异NR2E3 5号外显子c.671C>T:p.S224L和6号外显子c.955G>A:p.E319K,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显示变异位点与临床表型共分离。2个变异位点均为错义变异,在gnomAD数据库东亚人群中变异频率为0;SIFT、Polyphen2、MutationTaster预测基因产物有害;其中c.671C>T变异在疾病数据库ClinVar中有意义不明记录,c.955G>A变异为未报道新位点。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显示2个变异均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2个变异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中均具有高度保守性。

结论

该家系符合ESCS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诊断。本研究发现了NR2E3基因2个未报道的变异位点c.671C>T:p.S224L和c.955G>A:p.E319K。

引用本文: 蒋永强, 陈慷, 李杰, 等.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增强蓝视锥细胞综合征中国汉族一家系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10) : 940-94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0902-0049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增强蓝视锥细胞综合征(enhanced S-cone syndrome,ESCS)又称蓝锥细胞增强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视网膜疾病,通常由感光细胞特异表达的核受体转录因子(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2,group E,member 3,NR2E3)基因突变造成[1]。ESCS患者临床表现为夜盲、高度远视、调节性内斜视、黄斑区视网膜劈裂、视网膜电图(eletroretinogram,ERG)明视反应以S视锥细胞介导的大振幅波为主等。Marmor等[2]于1990年首次报道8例ESCS患者,目前国内未见相关病例报道。本研究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中国汉族可疑ESCS一家系进行基因检测,确定该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并分析患者临床表型,为ESCS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