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
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19(01) : 46-49. DOI: 10.3760/cma.j.issn.2095-1485.2020.01.010
摘要

虚拟仿真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来创建和体验视觉化环境。其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等特征。该项技术较早在工程力学和城市规划中运用。在医学领域,诊断学是每个医学生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制作标准化病人数字模型,让医学生模拟临床医生的角色,将课堂上掌握的诊断学理论知识通过各式电子媒介与虚拟病人完成诊疗活动;按诊断学课程标准设置模拟训练和线上、线下教学,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中单一的授课方式;并通过程序性过程评价、实时反馈等,使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操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本文将从虚拟仿真技术的前景、虚拟仿真技术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等方面展开探讨。

引用本文: 刘彦权, 周华蓉, 付海英, 等.  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J] .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0,19 (01): 46-49. DOI: 10.3760/cma.j.issn.2095-1485.2020.01.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信息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医学界科研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其中,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 reality,VR)作为当前新兴的、极具前景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医学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虚拟仿真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临床诊疗、手术演练、远程医疗、技能培训等方面。在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诊断学是医学生掌握疾病诊断、培养临床思维的一门桥梁性学科,贯穿医学生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且发挥着重要作用。诊断学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实践教学需求明显高于理论教学,而国内少数医学院校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诊断学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成效,深受师生欢迎,同时创新了医学教学方式。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