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诊疗流程
重症感染诊疗流程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03(2) : 127-13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2.010
摘要

感染是重症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但在重症感染的诊疗过程中,临床医师仍然存在较多误区亟待纠正,制定本流程的目的在于,结合相应国内外指南和专家共识,对诊断-治疗-评估-调整的临床过程加以解析,规范重症感染的诊疗行为,以期提升感染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引用本文: 翟茜, 胡波, 郑瑞强, 等.  重症感染诊疗流程 [J/OL] .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 03(2) : 127-13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2.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看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网刊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

感染在重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但在重症感染的诊疗过程中,临床医师仍存在较多误区,例如忽视炎症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不加区分地给予抗生素治疗;忽视感染部位筛查及病原学送检,一套抗感染方案应用于所有患者;忽视临床症状体征,简单地将病原学结果作为"金标准";更常见的是,完全照搬指南意见,或将重症感染与耐药菌感染混为一谈,导致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增加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2]。此外,感染的严重程度与致病菌的耐药性完全是2个概念,重症感染并不能和耐药细菌感染"划等号",因此,重症感染患者并不意味着必须使用广谱抗生素。制定本流程的目的在于规范重症感染的诊疗过程,从明确感染严重程度、确定感染部位入手,逐层推进,提倡感染部位导向的抗感染治疗,并遵循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理论,规范应用抗生素,结合临床反应及前降钙素原等辅助检查结果评估抗感染治疗效果,形成"诊断-治疗-评估-调整"密不可分的闭环模式,以期提升感染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流程分为2部分: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流程和抗感染方案评估流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