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诊疗流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流程解析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03(3) : 202-207.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3.010
摘要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临床对于ARDS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不十分规范,对此进一步流程化及规范化,有助于临床提高该病治疗成功率,降低其病死率。因此,本研究制定了ARDS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规范化流程,具体包括:建立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初始参数的选择,小潮气量为主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辅助性治疗,挽救治疗,小潮气量通气治疗后高碳酸血症的处理,以及有创呼吸机的撤离。

引用本文: 郑瑞强, 翟茜, 胡波, 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流程解析 [J/OL] .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17, 03(3) : 202-207.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17.03.01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网刊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

有创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临床对于ARDS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不十分规范,如人工气道建立、初始通气模式选择、呼吸机参数设置与调整、如何避免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挽救性措施的实施时机和指征掌握、有创呼吸机撤离的指征和流程等,还存在极不规范的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ARDS的规范化治疗,可提高该病治疗成功率,降低其病死率,而不规范化治疗,可能导致该病病情恶化,病死率增加[1,2]。2012年柏林标准[3]根据氧合指标和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不同,将ARDS的严重程度进行明确分级,这为ARDS的分级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操作的临床标准。随后一系列研究针对不同严重程度ARDS提出了分级治疗方案[4],但这些分级治疗方案还比较笼统,不能具体指导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实际操作,因此有必要对ARDS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流程进一步细化及规范化。为此,本研究制定了ARDS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规范化流程(图1),流程图具体内容解读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