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超声影像学
超微血管成像在痛风血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17(04) : 353-35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0.04.011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在痛风石及滑膜增生血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痛风患者68例,所有患者超声检查时均处于非急性发作期。分别应用能量多普勒(PDI)及SMI技术探测痛风石及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并将其分为4级(0~3级)。对SMI与PDI两种模式的痛风石和滑膜增生血流分级进行比较,并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SMI和PDI血流分级及滑膜增生程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不同发作频率组间(0~5、6~10和>10次/年3组)痛风持续时间及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3)。痛风石及滑膜增生的SMI血流分级中,高分级(2、3级)患者例数均多于PDI模式,低分级(0、1级)患者例数均少于PDI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385、-2.842,P<0.001、=0.004)。滑膜增生SMI血流分级与hs-CRP相关性最强(r=0.721,P<0.001),其次为滑膜增生PDI分级、滑膜增生程度分级、痛风石SMI分级及痛风石PDI分级(r=0.570、0.563、0.532、0.399,P<0.001、<0.001、<0.001、=0.007)。

结论

SMI对于痛风石及滑膜增生血流具有较好的检测能力,SMI较PDI可探测到更多的血流信号,滑膜增生SMI血流分级与hs-CRP相关性最强,可为痛风活动性评估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引用本文: 陆蓓蕾, 黄备建, 李翠仙, 等.  超微血管成像在痛风血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J/CD] .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20,17 (04): 353-35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0.04.01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光盘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随光盘免费赠阅,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痛风是尿酸盐结晶激活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关节炎症,痛风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痛风石形成。尿酸盐或痛风石的存在可引起痛风急性发作,不同时期痛风患者的超声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滑膜增生及滑膜炎,痛风石也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彩色血流信号[1]。急性发作期及部分间歇期痛风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较正常人高,可能与急性炎症反应及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2]。既往少有文献报道痛风活动性与关节新生血管彩色血流之间的关系,探究炎症活动性指标hs-CRP与超声血流信号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对于患者病情监测、抗炎治疗的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微血管成像(super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通过智能化的自适应算法将低速血流的多普勒信号同组织运动产生的多普勒信号区分开,清晰显示低速血流图像。本研究主要探讨SMI技术相较于传统能量多普勒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技术在检测痛风石及滑膜增生血流方面的敏感度,旨在提高关节新生血管检出率,更准确评价关节炎症水平,评判痛风活动程度,为患者抗炎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