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内源性果糖在糖尿病肾病小管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11(16) : 2144-214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7.16.008
摘要

在糖尿病血糖升高的情况下,葡萄糖代谢的多元醇途径被激活,内源性果糖生成增加。果糖在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靶细胞中代谢时,可快速而不可逆地引起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消耗和嘌呤核苷酸转换,并生成终产物尿酸,这一反应过程也称为果糖-尿酸轴。尿酸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管周内皮细胞,引起肾小管损伤。由于糖尿病性肾小管损伤较肾小球损伤出现更早,且与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关系更为密切,果糖-尿酸轴可能是糖尿病肾病(DN)的一种全新而重要的发病机制,对于发掘防治DN的新疗法、改善DN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本文: 李小彦, 赵乃倩, 韩金祥, 等.  内源性果糖在糖尿病肾病小管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J/CD]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 (16): 2144-2148.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7.16.00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光盘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随光盘免费赠阅,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4.22亿,较1980年翻了两番[1]。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3]。25%~40%的糖尿病患者会形成DN,但是迄今为止,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临床干预措施并不能完全阻断DN的发生发展[4],这与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关。DN的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损伤和肾小管间质性损伤。在DN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糖尿病性肾小管损伤较肾小球损伤出现更早[5],且与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关系更为密切[6]。近来研究发现,糖尿病状态下,多元醇通路活化,致使内源性果糖生成增加。果糖可诱导尿酸生成,进而导致肾小管损伤的发生发展。由果糖生成尿酸的反应过程也被称为果糖-尿酸轴[7]。因此,果糖-尿酸轴可能是DN的一种全新和重要的发病机制,深入理解和完善这一机制对于发掘防治DN的新疗法、改善DN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