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13(3) : 187-19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03.007
摘要
目的

探讨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ALK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018年经病理诊断的2例ALKLBCL,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ALKLBCL的病理形态特点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例ALKLBCL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5岁和50岁,均因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就诊。淋巴结切除活检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成巢团状分布,可见瘤细胞侵犯淋巴窦。肿瘤细胞体积大,呈浆母细胞样和免疫母细胞样分化,免疫组化不表达常用的B细胞标记物(CD20、CD79a、PAX-5)和T细胞标记物(CD3、CD5),表达浆细胞标记物(CD38、CD138、MUM-1),kappa(+),Lambda(-),EMA(+),ALK呈胞浆颗粒状阳性。随访6~11个月,患者均存活。

结论

ALKLB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与多种肿瘤在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上有重叠,误诊率较高。ALK抑制剂也许会成为ALKLBCL新的治疗选择。

引用本文: 林敏, 宋璐, 秦书明, 等.  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J/OL]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9, 13(3) : 187-191.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9.03.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本刊为电子杂志,以光盘形式出版。本册应读者需求按需印刷,随光盘免费赠阅,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1997年Delsol等人报道了7例伴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重排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首次提出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ALKlarge B-cell lymphoma,ALKLBCL)的概念[1]。在2008年淋巴造血系统WHO分类中,ALKLBCL被认为是成熟B细胞肿瘤的独特亚型,占DLBCL的1%,是一种罕见的肿瘤[2]。ALKLBCL主要累及中青年患者的淋巴结,肿瘤细胞表现为免疫母细胞和(或)浆母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具有特征性,并总是特征性表达ALK,预后较差。本研究收集泰安市中心医院2018年确诊的2例ALKLBCL病例,探讨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对这种罕见肿瘤进行更深入研究。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