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兔肌肉移植瘤纳米刀、冷冻、射频消融的对比实验研究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10(1) : 24-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6.01.003
摘要
目的

探讨肌肉移植瘤纳米刀(IRE)、冷冻、射频消融术后的肿瘤凋亡、机体免疫及血管生成因子情况,观察不同微创技术对肌肉移植瘤的抗肿瘤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方法

兔肌肉移植瘤模型8只,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纳米刀治疗组、冷冻治疗组及射频治疗组,每组2只。动态观察治疗过程中新西兰大白兔的生命体征以及治疗后并发症,术后24 h全部处死,分离血浆及血清检测,取瘤块包埋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HSP70和VEGF在肌肉移植瘤中的表达,并运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肉眼观肿瘤表面血管丰富,触之质地软;各组术后治疗区域可见明显凝固性坏死改变,冷冻及射频术后临近肌肉组织充血水肿明显。HE染色显示纳米刀组治疗区域边界清晰,冷冻及射频术区仍可见部分存活细胞。Tunel结果显示纳米刀治疗组可以明显增加肿瘤细胞凋亡,各治疗组均可通过升高血浆Caspase-3水平及降低术区Bcl-2表达促进肿瘤组织凋亡,升高血浆TNF-α水平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同时促使血浆VEGF因子分泌短期内升高;肿瘤组织术区边缘HSP70及VEGF因子表达水平各组不一。术后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治疗后新西兰大白兔的肌酸激酶水平升高,CTnI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结论

纳米刀、氩氦刀冷冻、射频均能够通过直接消融、诱导细胞凋亡、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来抑制兔肌肉移植瘤的生长,且治疗方法安全、有效。纳米刀在诱导细胞凋亡、周围重要脏器的保护及治疗时间短均有明显优势,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引用本文: 宁周雨, 王鹏, 陈颢, 等.  兔肌肉移植瘤纳米刀、冷冻、射频消融的对比实验研究 [J/OL]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 10(1) : 24-3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6.01.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软组织原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肢体是好发部位。既往外科手术是大多数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肢体软组织肿瘤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及肢体功能的最大限度保留,但是综合治疗后仍有8%~20%的局部复发,且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30%,必要的术前及术后辅助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控制率及抑制可能的远处转移。除了传统的放化疗、介入治疗、隔离肢体灌注治疗及靶向治疗外(药物的选择依据原发灶的性质),微创肿瘤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常见的微创肿瘤治疗手段主要有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以及应用即将开展的纳米刀(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消融。兔VX2肿瘤是由Shope病毒在兔皮肤上诱发而产生的恶性乳头状瘤,经72次传代培养后正式建立命名为VX2,它是一种可移植的瘤株,可接种在兔的肌肉等处用于肿瘤局部治疗疗效评价的动物模型[1,2]。本研究选取新西兰大白兔VX2肌肉移植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常见微创肿瘤治疗开展面向临床的动物实验研究,探究纳米刀、冷冻和射频消融术除直接消融肿瘤组织外的其他抗肿瘤机制,同时探讨纳米刀在治疗肌肉移植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势。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