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后胆总管不同闭合方式的对比研究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13(3) : 208-21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3.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后不同胆总管闭合方式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佛山市禅城中心医院2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同期胆总管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不同闭合方式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Clavien-Dindo分级≥Ⅲ级)、术后胆漏发生率(Grade分级A/B/C)、住院时间、再入院率、胆总管结石复发和其他相关并发症。

结果

74例(24.8%)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118例(39.6%)行T管引流术,106例(35.6%)行胆总管支架引流术。一期缝合、T管引流术以及内支架引流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2~30(5.8±3.7) d、7~75(11.6±8.9) d和7~56(9.8±5.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P=0.04);再入院率分别为0(0/74)、10.2%(12/118)、5.7%(6/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P=0.02);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4%(21/74)、31.4%(37/118)、27.4%(29/106),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74)、7.6%(9/118)、4.7%(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P=0.04);术后胆漏并发症分别为23.0%(17/74)、16.9%(20/118)和8.5%(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2)。但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无C级胆漏发生,B级胆漏通过延长引流而治愈;术后结石复发率分别为2.7%(2/74)、4.2%(5/118)、11.3%(1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P=0.03)。

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术后采用T管引流和内支架植入并不能带来更多的益处,反而有较多相关的并发症。尽管胆总管一期缝合容易出现术后胆漏,但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引用本文: 张海雄, 陈焕伟. 腹腔镜胆总管结石探查后胆总管不同闭合方式的对比研究 [J/OL]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9, 13(3) : 208-212.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9.03.00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胆总管结石是我国十分常见的肝胆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显著升高[1]。胆总管结石可引起严重的相关并发症,如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胆源性休克等。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主要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两步法,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胆总管取石,随后腹腔胆囊切除术;一种是一步法,即采用传统开腹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的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两步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石的取净率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效果相当[2,3]。尽管LC早在1990年即已开始实施,而由传统的开腹胆总管探查转换至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仍具有十分的挑战性。当前,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有3种方式闭合胆总管:T管引流术、胆总管内支架引流术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3种方式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需要不同的术后管理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胆总管探查术后不同闭合方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