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术前血清miR-20a、miR-17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14(02) : 107-11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2.007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0a、miR-17水平在术后不良临床结局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73例作为病例组,收集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血清标本,另收集81名同期体检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血清miR-20a、miR-17表达水平。根据表达平均数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a、miR-17水平对结直肠癌不良预后的诊断效能。

结果

病例组患者术后血清miR-20a、miR-17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且各检测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化程度(HR=1.462,95% CI:1.096~1.951)、TNM分期(HR=1.642,95% CI:1.339~2.014)、术前血清miR-20a(HR=1.575,95% CI:2.035~3.652)、miR-17水平(HR=2.491,95% CI:2.131~2.914)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术前血清miR-20a、miR-17高表达者的3年总生存率更低(22.0% vs 78.3%,21.3% vs 73.1%,P<0.05);两者联合检测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55,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91.2%。

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0a、miR-17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术前检测有助于改善不良预后高风险患者的临床结局。

引用本文: 陈霁云, 周仕林, 熊丹莉, 等.  术前血清miR-20a、miR-17在结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J/CD]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20,14 (02): 107-110.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93.2020.02.0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申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辑委员会的观点。

光盘如有质量问题,请向编辑部调换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占消化道肿瘤第四位[1,2]。结直肠癌的发生、化疗以及耐药机制中多种癌基因、信号通路共同参与调控,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3]。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常规手段,但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4]。有研究表明,术前血清miRNA水平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作用[5],血清miR-20a、miR-17水平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存在异常[6,7],但血清miR-20a、miR-17对结直肠癌预后价值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miR-20a、miR-17水平与预后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术后监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